畫心尺寸145cm*97cm。
收藏項目:中國近代現代書畫,日本美術,瓷器,玉器,鼻煙壺,鎏金佛,雜項,古董家具等。完整性,藝術性,稀有性及時代性,是本店對於文物鑑賞所秉持的四項原則。自創店以來,一直本著永續經營理念,誠信提供顧客值得收藏的文物。 本店營業時間:下午兩點半至晚上十點半。 負責人:張小姐 特助:施小姐 命理顧問:顧廣文老師 法律顧問:稟誠聯合法律事務所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台展三少年 郭雪湖 水墨 花鳥圖
畫框尺寸32.8cm*11.7cm,畫心尺寸51.2cm*154.6cm。
畫家簡介
郭雪湖(1908年4月10日-2012年1月23日)
郭雪湖本名郭金火,是台灣日治時期中重要的畫家之一,也是台灣膠彩畫的先鋒。曾與陳進、林玉山並列為「台展三少年」。
郭雪湖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二歲時即喪父,由母親陳氏獨立撫養長大,1917年進入台北日新公學校就讀,被導師發現具有繪畫方面的才華,而開始指導他學習藝術。在校期間郭雪湖的美術、工藝才華出眾。1923年公學校畢業後,至台北州立工業學校就讀土木科。
後來郭雪湖發現與志趣不合,就讀一年後中輟退學,在家自修繪畫。1925年,當時十六歲的他,由母親帶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蔡師多才多藝,是當時有名的職業畫師。「雪湖」之名即為蔡雪溪所命。他並為郭氏教授其描繪觀音、帝君等神像及裱褙的技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的大門。
藉著自己的才華、努力與機運,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舉辦,原本默默無名的三個年輕人:郭雪湖、陳進、林玉山入選為東洋畫部的三位台灣人畫家,有「台展三少年」之稱,一時聲名大噪。
影響郭雪湖一生重要的人物還有日籍畫家鄉原古統。郭氏欣賞鄉原的作品,後來相識並建立了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鄉原曾力勸郭雪湖要做一位職業畫家,郭氏也記取此話,一生獻身藝術,連師大系主任教職都加以辭退。郭雪湖是一位勤跑圖書館及自學成功的畫家,他曾說:「我的繪畫求精,不求多。」
曾創辦全臺第一所經由教育局正式立案通過的「雪湖美術教室」,培育兒童繪畫創作。其間提倡培植美術人才,激發孩童對創作之熱忱,並意在建立優良美術環境及形塑社會審美之共感,發揮積極作用。
曾加入東洋畫會「栴檀社」、「麗光會」,對於推展臺灣美術運動之貢獻為結合畫友成立東、西洋繪畫兼容的「六硯會」。「臺陽美展」成立後,曾擔任多年東洋畫部評委。戰後初期,受聘為長官公署諮議,與楊三郎等人籌組「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擔任「台灣全省學生美術展覽會」審查委員及「台灣全省教員美術展覽會」顧問等,1952年由教育部派遣至菲律賓馬尼拉參加國際博覽會。1964年郭雪湖離臺赴日,研究考察,期間亦演變個人創作,並曾赴泰國、菲律賓、印度、中國大陸、美國完成多項系列大作,與國際接軌交流,多次海外展覽,可謂極具國際觀的藝術家。
其夫人林阿琴女士亦為畫家,曾為鄉原古統的學生,畢生支持並成就郭雪湖創作。其子女在藝術教育及文學領域各有成就及影響;其長子松棻為文學家,長女郭禎祥深耕國內外藝術教育,三女香美、次男松年均長畫藝。
2008年1月22日, 郭雪湖以九十九歲高齡獲得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由於郭雪湖長年旅居美國,因此由四位兒女回台代表出席。同年的「郭雪湖百歲回顧展」,展出郭雪湖的重要作品。2010年,台北至善藝文中心策畫「台展三少年──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展。
台灣本土畫家 席德進 速寫 歐洲風景畫【4】
畫框尺寸86.5cm*106cm,畫心尺寸48.6cm*69.2cm。
畫家簡介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 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 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 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 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 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 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 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 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 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 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台灣本土畫家 席德進 速寫 歐洲風景畫【3】
畫框尺寸86.5cm*106cm,畫心尺寸48.6cm*69.2cm。
畫家簡介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 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 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 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 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 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 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 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 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 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 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台灣本土畫家 席德進 速寫 歐洲風景畫【2】
畫框尺寸106cm*86.5cm,畫心尺寸69.2cm*48.6cm。
畫家簡介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 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 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 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 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 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 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 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 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 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 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台灣本土畫家 席德進 速寫 歐洲風景畫【1】
畫框尺寸106cm*86.5cm,畫心尺寸69.2cm*48.6cm。
畫家簡介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席德進﹝1923 ~ 1981﹞
是台灣現代重要畫家,對台灣畫壇影響力極大。
席德進於 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 他有兄弟三人,席德進排行第二,還有六位姊妹。當然,在富裕的環境中生長,席德進也接受過私塾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
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與繪畫結下一生的緣。1933 年,席氏舉家逃難到四川南部縣城,進入公立小學就讀,接觸新式教育,席德進眼界為之一亮。戰亂中,席德進完成了他的學業,先進入「天府中學」,後轉入「甫澄中學」,畢業後考進「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受到留法畫家龐薰琴的啟發,從龐氏處,接觸到馬蒂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畫家作品。 接著轉至沙坪壩國立藝專,受教於林風眠,並與趙無極、朱德群、李仲生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心志更加真切而認真。抗戰勝利後,國立藝專遷回杭州西湖,席德進隨之離開四川遠赴杭州,此次離鄉,從此不再有機會回鄉。
席德進受馬蒂斯影響喜歡強烈色調,至杭州藝專受林風眠的影響,發展出剛勁有力、粗黑線條的繪畫風格。後赴美考察,受普普、歐普、硬邊藝術的影響,作品中加入許多歐普和硬邊主義的形色表現。晚期他經過一再省思,還是轉回歸到他最原始而自然的本土家鄉,席德進的繪畫創作類型多樣化,總合一生藝術追求的成果,為融合傳統與鄉土,結合水彩、水墨與油畫,兼納東方與西方繪畫的特長,開創出他個人雄渾動人氣魄的獨特風貌。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