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日本 龜文堂 高浮雕 錯金銀 山居盛上圖鐵壺








此件長度20cm,寬度17cm,高度22.5cm,重量2317g,容量 1600c.c.。


作者簡介

      波多野正平(1812─1892)是龜文堂的創辦者,與秦藏六並稱安之介的兩大得意門生,早期師從於安之介的經歷,為他的傑出技巧得以獨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波多野正平是一名堅持“創作理想”的藝術家,所以他的作品沒有製式風格,而富有濃郁的創作感和藝術氣息。波多野正平在龍文堂學習了較進階別的蠟鑄法,所以目前所見龜文堂作品中,蠟鑄法成為主要製作模式。三生緣所藏龜文堂製“水波紋獸嘴鐵壺”以及龜文堂與湖嚴堂合製“山水家屋銼金銀鐵壺”、“波千鳥型銼銀鐵壺”即為蠟鑄法代表之作。 

蠟鑄法又稱脫臘鑄造法,即先用蠟型雕刻成需要製作的形狀,經過附砂、烤模後,將蠟融出,從而形成所需要的砂模,澆鑄後將砂模打碎,取出成品。由於蠟鑄法不需要在砂模成形後脫出內模,所以並無道統砂鑄造法的腰線及澆鑄孔。除蠟鑄這一特點外,龜文堂的作品壺身多雕飾,並因改良S型可拆式手把而廣受好評。

蠟鑄法是龜文堂一直堅持的一種極為繁複的工序,一件蠟模只能創作一把鐵壺,且龜文堂作品壺身與壺底皆鑄有款識,工藝的繁複及作品的唯一,使之自問世即備受推崇,至今身價倍增且量少難尋。如今,蠟鑄法所呈現的這些特點,也成為鑑別龜文堂作品的方法之一。

波多野正平親製之作存世量更為稀少,在市場上鮮有所見,加之他在鐵壺界崇高的地位,近一年來,其價格更極速提升。同時收藏市場中的仿品也層出不窮,上世紀初期即出現了使用砂鑄法的老仿龜文(大阪龜),近期仿品則使用硬模硬模鑄造(仿造龜),且新製仿品因使用進口鐵製成,在品相及壺身重量上與真品有很大區別。

在龜文堂作品中,波千鳥系列為人所熟知。此系列作品在壺身上塑造了一幅生動的湖面飛鳥圖,壺身兩側分別為朝夕之景,以金銀銼出飛鳥、明月之型,型式生動,主題明快而突出。壺把手及壺鈕上也往往以金銀飾以飛鳥之形,或回首或振翅,與壺身之景交相呼應,使作品倍增藝術性及生活氣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