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古銅器專家為了描述銅器出土的時間極其銅器的外表特征,形成了一些專業術語,也為古董行和古銅器收藏者廣泛使用。值得指出的是,這些術語還是仿古銅器做舊的風格,也就是說,仿古銅器都是參照出土物的面貌特征做舊的。
水坑:指新出土的一種古銅器,由於埋藏環境較差(化學污染),器表腐蝕比較嚴重,不僅表面有積鏽,而且鏽下凹凸不平,有的還有膨裂。發酵膨裂嚴重的叫“發坑”或“脫胎”,輕者叫“半發坑”“半脫胎”。常見於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因為當地是含鐵量較高的酸性紅土壤,又多雨潮濕,對銅的鏽蝕作用更為強烈。銅器的色澤卻不相同,安徽出土的的脫胎青銅器,有的呈灰綠色或灰色,湖北出土的脫胎青銅器,沒有湖南的那樣嫩綠。當然,同一個地區出土的脫胎青銅器,色澤也不會絕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