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清 竹雕太獅少獅









中國人相當愛竹,因為竹子的外表勁節高挺,直外虛中,所以以竹子代表君子特立清高的象徵。古時候削簡刻書,均以竹為材。竹子既不僅實用,也富藝術性,表現於藝術性者,有竹編,竹畫和竹雕等,範圍甚廣。而竹雕更是能表現出藝術美感深度。


  竹雕是由雕刻文字的書「冊」發展出來的,現在的冊字就是兩條竹片中間穿一根帶子相連的所成的象形字。以前作為史實記載,在竹片上書寫或雕刻文字和符號,古人稱為「簡」,即現代所謂書,把許多竹簡連起來,就叫做冊。


   在宋朝時,有許多藝術工作者,開始在竹片上雕刻山水、人物及花鳥草蟲等。到了明朝以後,竹雕藝術更是蓬勃發展。當時雕竹主要流派有金陵和嘉定兩派。金陵派是由李文甫、濮仲謙創始的。刀法很淺,並能利用材料之 天然形態,以簡潔的刀法表現作品自然美,偏向寫意派。嘉定派的創始人為朱松鄰,其作品風格和濮仲謙相 反,是走深刻的路子,甚至類似浮雕技巧。一直到現在,竹雕依然是深受社會喜愛的工藝品。


   竹雕藝術愛好者收藏竹雕,最怕蟲蛀,因此選材多在秋末至 立春前。因此這時竹子生長較緩慢,竹子本身甜份不多,再經防蛀處理,蟲蛀的可能性就減低很多。竹材成長約三年以上,將之砍下再放置陰乾二年,才 是製作竹器的好材料。竹材比木材硬得多,可以雕刻面積小,又 較易崩裂,尤其是鏤空部份,必須考慮纖維之走向,雕刻時以不易折 斷為原則,藝術表現受到較大的限制。


 



竹雕的技法約可分為陰雕、陽雕、浮雕、圓雕(立體雕)、留青 陽文雕等。


  一、陰雕:在表面刻入成凹陷,運力就像運筆一樣,依賴熟練和 準確的技法,使線條有起迄和頓挫之效,而刀不能苟下,作畫時誤筆 或可加以掩飾,刻竹則不行,一刀下去,是無更改的。


   二、陽雕:花紋雕起成凸起的陽線,有的且有好幾層,特別是以 亭臺樓閣為題材的作品,更能顯出其特色。清代的仿古絡紋畫是陽雕 的代表作。


  三、浮雕:分深浮雕和淺浮雕。深浮雕係在很厚的竹筒或竹片上雕刻立體或半立體的人物或風景 等題材,也所謂「內枝外葉」。淺浮雕多半只雕一或兩個層次,大致也有兩種,一種是使竹雕的 事物凸出一層,把不要的底子都刮掉;一種是只把雕的事物,沿邊刮 出一點,底子與花紋是一樣高的,此技巧稱「薄地陽雕」。


   四、圓雕(立體雕):這類作品以竹根部份為主要妥善地就料取 材,如花鳥、蟲獸無所不包,從用途來看有水盛、印鈕、筆筒,巧妙 地設計成為人物或吉祥獸等。


   五、留青陽文雕:這是只有雕竹才有的技術,花紋雕成凸起的陽 線,但此陽線全是留出一層薄薄的竹皮所形成的。  













尺寸:高7.8公分


寬:6.8公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