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框尺寸62.5cm*81.5cm,畫心尺寸33cm*50cm。
畫家簡介
顧炳星(1941~)
1941年生,先後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系、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研究所。
曾擔任美國聖若望大學、美國維斯康辛大學、美國紐約勃遜設計學院等客座教授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教授、玄奘大學教授。
顧炳星教授自小就喜愛藝術,水墨畫得自黃君璧與胡克敏兩位教授的啟蒙與真傳。在師大美術系就讀期間,曾多次贏得各項美術展覽大專組首獎,除了以優異成續畢業外,並獲得留校擔任該系助教。隨後申請到西班牙政府獎學金而前往西班牙留學,先後於馬德里大學聖費南多藝術學院和瓦倫西大學聖卡羅斯美術學院深造。
顧教授在師大期間,受到黃君璧、吳詠香、李石樵、馬白水、廖繼春等多位大師的栽培,加上自身的努力和用心,水墨的作畫技巧與意境表達已有相當造詣,對西洋繪畫理論和技巧的基本涵養也奠定深厚基礎。在西洋現代繪畫中,他對畢卡索的人物造型與繪畫風格轉變的精神,及塞尚以塊面處理將自然物簡化為幾何圖形的過程,最為欣賞。隨後激發他以水墨為體,西畫為用的動機,並逐漸地嘗試用抽象幾何形體來組織畫面。
顧教授在留學歐美八年期間,曾在日內瓦、西班牙馬德里、內翁、巴塞隆納、莎拉蒙卡和瓦倫西亞、日本東京、加拿大多倫多,以及美國紐約、紐澤西、華盛頓和波士頓等地,參加各類聯展,並舉行將近廿餘次的個展,均深獲各界好評。
民國六十五年應師大母校聘請,欣然回國任藝術系副教授,民國七十八年升任教授,從事水彩、油畫教學至今達廿餘年,民國八十六年獲得同仁肯定、學生的推崇愛戴,榮膺系主任,負起帶領美術系準備進入新世紀的重責大任。
我們從其近期所創作的作品中發現,顧教授採用大量的線條來表現,呈現出的畫面更令人具有豐富且細膩的感受。相較於在此之前的語言方式,顧教授多採用塊面來處理,所呈現的效果給人一種明快,且極富張力的視覺震撼而有所不同。雖說畫面的組成是由點而線而面,顧教授的表現手法卻反其道而行,由面到線,在畫面上雖滿佈線條,乍看之下繁複交錯,但若仔細觀賞,令人訝異的是這些線條隨著觀賞者的主觀意念,化出千變萬化的結構畫面。若將畫比喻成鏡子,則觀賞者從畫中所感受到的形態就是其內在心境的投射,此種表現手法所產生的結果比以往更顯得成熟內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