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台灣本土書畫家 王星儒 水墨加彩 生命之喜悅







此件畫框尺寸92.5cm*92.3cm,畫心尺寸68cm*68cm
 

畫家簡介
 
  
  王星儒先生以書畫利作的精神理念,豐富藝術的內涵及生命力,化戾氣為禎祥,以達身心靈的和諧境界,但願共襄盛舉,以利推廣行遠。
 
  王星儒自幼即勤習書法,歷經數十年之功力,凝神落筆,字字生光,楷隸、行、草、蒃、無不涉獵,獨樹風格,並且突破傳統束縳,利用畫布及各種顏色的調和,創作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現代美學新型書法,為當深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王星儒的畫作,彩繪出大自然的和諧生機,涵蓋天地、日月、萬物之間,生生不息的微妙關係,不拘形式,隨其靈感而創作,畫風自成一格,作品廣受各界珍藏。

台灣本土書畫家 王星儒 書法 真誠





此件畫框尺寸92.5cm*92.3cm,畫心尺寸68cm*68cm
 

畫家簡介
 
  
  王星儒先生以書畫利作的精神理念,豐富藝術的內涵及生命力,化戾氣為禎祥,以達身心靈的和諧境界,但願共襄盛舉,以利推廣行遠。
 
  王星儒自幼即勤習書法,歷經數十年之功力,凝神落筆,字字生光,楷隸、行、草、蒃、無不涉獵,獨樹風格,並且突破傳統束縳,利用畫布及各種顏色的調和,創作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現代美學新型書法,為當深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王星儒的畫作,彩繪出大自然的和諧生機,涵蓋天地、日月、萬物之間,生生不息的微妙關係,不拘形式,隨其靈感而創作,畫風自成一格,作品廣受各界珍藏。

台灣本土書畫家 王星儒 水墨 天地寬





此件畫框尺寸92.5cm*92.3cm,畫心尺寸68cm*68cm
 

畫家簡介
 
  
  王星儒先生以書畫利作的精神理念,豐富藝術的內涵及生命力,化戾氣為禎祥,以達身心靈的和諧境界,但願共襄盛舉,以利推廣行遠。
 
  王星儒自幼即勤習書法,歷經數十年之功力,凝神落筆,字字生光,楷隸、行、草、蒃、無不涉獵,獨樹風格,並且突破傳統束縳,利用畫布及各種顏色的調和,創作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現代美學新型書法,為當深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王星儒的畫作,彩繪出大自然的和諧生機,涵蓋天地、日月、萬物之間,生生不息的微妙關係,不拘形式,隨其靈感而創作,畫風自成一格,作品廣受各界珍藏。

台灣本土書畫家 王星儒 水墨 佛心







此件畫框尺寸63.5cm*92.5cm,畫心尺寸45cm*69cm
 

畫家簡介
 
  
  王星儒先生以書畫利作的精神理念,豐富藝術的內涵及生命力,化戾氣為禎祥,以達身心靈的和諧境界,但願共襄盛舉,以利推廣行遠。
 
  王星儒自幼即勤習書法,歷經數十年之功力,凝神落筆,字字生光,楷隸、行、草、蒃、無不涉獵,獨樹風格,並且突破傳統束縳,利用畫布及各種顏色的調和,創作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現代美學新型書法,為當深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王星儒的畫作,彩繪出大自然的和諧生機,涵蓋天地、日月、萬物之間,生生不息的微妙關係,不拘形式,隨其靈感而創作,畫風自成一格,作品廣受各界珍藏。

台灣本土書畫家 王星儒 水墨加彩 心花朵朵






此件畫框尺寸63.5cm*92.5cm,畫心尺寸45cm*69cm
 

畫家簡介
 
  
  王星儒先生以書畫利作的精神理念,豐富藝術的內涵及生命力,化戾氣為禎祥,以達身心靈的和諧境界,但願共襄盛舉,以利推廣行遠。
 
  王星儒自幼即勤習書法,歷經數十年之功力,凝神落筆,字字生光,楷隸、行、草、蒃、無不涉獵,獨樹風格,並且突破傳統束縳,利用畫布及各種顏色的調和,創作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現代美學新型書法,為當深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王星儒的畫作,彩繪出大自然的和諧生機,涵蓋天地、日月、萬物之間,生生不息的微妙關係,不拘形式,隨其靈感而創作,畫風自成一格,作品廣受各界珍藏。

台灣本土書畫家 王星儒 水墨 山水







此件畫框尺寸92.5cm*63.5cm,畫心尺寸69cm*45cm
 

畫家簡介
 
  
  王星儒先生以書畫利作的精神理念,豐富藝術的內涵及生命力,化戾氣為禎祥,以達身心靈的和諧境界,但願共襄盛舉,以利推廣行遠。
 
  王星儒自幼即勤習書法,歷經數十年之功力,凝神落筆,字字生光,楷隸、行、草、蒃、無不涉獵,獨樹風格,並且突破傳統束縳,利用畫布及各種顏色的調和,創作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現代美學新型書法,為當深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王星儒的畫作,彩繪出大自然的和諧生機,涵蓋天地、日月、萬物之間,生生不息的微妙關係,不拘形式,隨其靈感而創作,畫風自成一格,作品廣受各界珍藏。

清 福建畫家 謝琯樵 水墨 獨釣圖





此件畫框尺寸60cm*163cm,畫心尺寸41.5cm*128.5cm

畫家簡介
 

謝琯樵(1811~1864)
 
  謝琯樵,福建詔安人,名穎蘇,初字采山,三十歲以後字琯樵,別署琯城山樵,號北溪魚隱、嬾雲山人、書畫禪等。父聲鶴,曾以舉人官仙游縣學訓導。琯樵與諸童受業,三年而畢群經。少負奇氣,善技擊劍術,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嘗訪八閩名家高體華於榕城宜秋山館,並觀其作畫;復得飽覽石顛之豐富收藏,其藝乃大進。嗣後北遊江浙,期年而還。
 
  迨咸豐四年(1854)臺廈道徐宗幹右遷福建按察使,聘主幕府,營墨香山館優款之。七年二月臺灣兵備道裕鐸邀佐文案,遂東渡來臺,寓道署東廳。八年,孔昭慈接任,辭去。富紳莊雅橋延至其家,數月再主磚橋吳家。旋寓海東書院,舉人吳尚霑從之學畫,數月而酷似。繼而受聘板橋林本源家,與呂世宜、葉東谷、陳南金等同為幕賓,日夕與主人林國華等臨擬法書、評鑑圖繪、摩挲金石,講解詩文,至為悠閒雅致。繼而因事觸怒另一居停主人國華弟林國芳,國芳將對其不利,乃避往泉人聚居之艋舺青山宮,以字畫維生,生活清苦。後偶遇霧峰林家主人林文察,兩人一見如故,文察乃聘其回霧峰,待以幕賓之禮。
 
  同治三年(1864)四月,提督林文察奉朝命帶台勇內渡以平太平軍之亂。琯樵感於知遇,堅意相隨。十二月,文察陣歿於漳州萬松關。琯樵方飯,聞報,投箸起,策馬掠陣,亦歿。琯樵詩書畫三絕,於三台藝苑,頗著令譽。其詩宗唐人,得味外之味;書法顏、米,亦蒼勁絕俗;畫師陳白陽、華秋岳,筆致高猖,氣韻深厚。其遺作留存臺灣最多,福州次之。乙未割臺後,日人喜其書畫搖曳空靈,清虛脫俗,大半搜求而去。現存於世者,為數無幾。子右秋,民初曾任福建東山縣知事。(張子文)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清 福建畫家 謝琯樵 水墨 幽思圖






此件畫框尺寸60cm*163cm,畫心尺寸41.5cm*128.5cm

畫家簡介
 

謝琯樵(1811~1864)
 
  謝琯樵,福建詔安人,名穎蘇,初字采山,三十歲以後字琯樵,別署琯城山樵,號北溪魚隱、嬾雲山人、書畫禪等。父聲鶴,曾以舉人官仙游縣學訓導。琯樵與諸童受業,三年而畢群經。少負奇氣,善技擊劍術,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嘗訪八閩名家高體華於榕城宜秋山館,並觀其作畫;復得飽覽石顛之豐富收藏,其藝乃大進。嗣後北遊江浙,期年而還。
 
  迨咸豐四年(1854)臺廈道徐宗幹右遷福建按察使,聘主幕府,營墨香山館優款之。七年二月臺灣兵備道裕鐸邀佐文案,遂東渡來臺,寓道署東廳。八年,孔昭慈接任,辭去。富紳莊雅橋延至其家,數月再主磚橋吳家。旋寓海東書院,舉人吳尚霑從之學畫,數月而酷似。繼而受聘板橋林本源家,與呂世宜、葉東谷、陳南金等同為幕賓,日夕與主人林國華等臨擬法書、評鑑圖繪、摩挲金石,講解詩文,至為悠閒雅致。繼而因事觸怒另一居停主人國華弟林國芳,國芳將對其不利,乃避往泉人聚居之艋舺青山宮,以字畫維生,生活清苦。後偶遇霧峰林家主人林文察,兩人一見如故,文察乃聘其回霧峰,待以幕賓之禮。
 
  同治三年(1864)四月,提督林文察奉朝命帶台勇內渡以平太平軍之亂。琯樵感於知遇,堅意相隨。十二月,文察陣歿於漳州萬松關。琯樵方飯,聞報,投箸起,策馬掠陣,亦歿。琯樵詩書畫三絕,於三台藝苑,頗著令譽。其詩宗唐人,得味外之味;書法顏、米,亦蒼勁絕俗;畫師陳白陽、華秋岳,筆致高猖,氣韻深厚。其遺作留存臺灣最多,福州次之。乙未割臺後,日人喜其書畫搖曳空靈,清虛脫俗,大半搜求而去。現存於世者,為數無幾。子右秋,民初曾任福建東山縣知事。(張子文)

清 福建畫家 謝琯樵 水墨 泛舟圖





此件畫框尺寸60cm*163cm,畫心尺寸41.5cm*128.5cm

畫家簡介
 

謝琯樵(1811~1864)
 
  謝琯樵,福建詔安人,名穎蘇,初字采山,三十歲以後字琯樵,別署琯城山樵,號北溪魚隱、嬾雲山人、書畫禪等。父聲鶴,曾以舉人官仙游縣學訓導。琯樵與諸童受業,三年而畢群經。少負奇氣,善技擊劍術,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嘗訪八閩名家高體華於榕城宜秋山館,並觀其作畫;復得飽覽石顛之豐富收藏,其藝乃大進。嗣後北遊江浙,期年而還。
 
  迨咸豐四年(1854)臺廈道徐宗幹右遷福建按察使,聘主幕府,營墨香山館優款之。七年二月臺灣兵備道裕鐸邀佐文案,遂東渡來臺,寓道署東廳。八年,孔昭慈接任,辭去。富紳莊雅橋延至其家,數月再主磚橋吳家。旋寓海東書院,舉人吳尚霑從之學畫,數月而酷似。繼而受聘板橋林本源家,與呂世宜、葉東谷、陳南金等同為幕賓,日夕與主人林國華等臨擬法書、評鑑圖繪、摩挲金石,講解詩文,至為悠閒雅致。繼而因事觸怒另一居停主人國華弟林國芳,國芳將對其不利,乃避往泉人聚居之艋舺青山宮,以字畫維生,生活清苦。後偶遇霧峰林家主人林文察,兩人一見如故,文察乃聘其回霧峰,待以幕賓之禮。
 
  同治三年(1864)四月,提督林文察奉朝命帶台勇內渡以平太平軍之亂。琯樵感於知遇,堅意相隨。十二月,文察陣歿於漳州萬松關。琯樵方飯,聞報,投箸起,策馬掠陣,亦歿。琯樵詩書畫三絕,於三台藝苑,頗著令譽。其詩宗唐人,得味外之味;書法顏、米,亦蒼勁絕俗;畫師陳白陽、華秋岳,筆致高猖,氣韻深厚。其遺作留存臺灣最多,福州次之。乙未割臺後,日人喜其書畫搖曳空靈,清虛脫俗,大半搜求而去。現存於世者,為數無幾。子右秋,民初曾任福建東山縣知事。(張子文)

清 福建畫家 謝琯樵 水墨 行舟圖





此件畫框尺寸60cm*163cm,畫心尺寸41.5cm*128.5cm

畫家簡介
 

謝琯樵(1811~1864)
 
  謝琯樵,福建詔安人,名穎蘇,初字采山,三十歲以後字琯樵,別署琯城山樵,號北溪魚隱、嬾雲山人、書畫禪等。父聲鶴,曾以舉人官仙游縣學訓導。琯樵與諸童受業,三年而畢群經。少負奇氣,善技擊劍術,喜談兵,工詩文,精書畫,尤長於水墨蘭竹花鳥。嘗訪八閩名家高體華於榕城宜秋山館,並觀其作畫;復得飽覽石顛之豐富收藏,其藝乃大進。嗣後北遊江浙,期年而還。
 
  迨咸豐四年(1854)臺廈道徐宗幹右遷福建按察使,聘主幕府,營墨香山館優款之。七年二月臺灣兵備道裕鐸邀佐文案,遂東渡來臺,寓道署東廳。八年,孔昭慈接任,辭去。富紳莊雅橋延至其家,數月再主磚橋吳家。旋寓海東書院,舉人吳尚霑從之學畫,數月而酷似。繼而受聘板橋林本源家,與呂世宜、葉東谷、陳南金等同為幕賓,日夕與主人林國華等臨擬法書、評鑑圖繪、摩挲金石,講解詩文,至為悠閒雅致。繼而因事觸怒另一居停主人國華弟林國芳,國芳將對其不利,乃避往泉人聚居之艋舺青山宮,以字畫維生,生活清苦。後偶遇霧峰林家主人林文察,兩人一見如故,文察乃聘其回霧峰,待以幕賓之禮。
 
  同治三年(1864)四月,提督林文察奉朝命帶台勇內渡以平太平軍之亂。琯樵感於知遇,堅意相隨。十二月,文察陣歿於漳州萬松關。琯樵方飯,聞報,投箸起,策馬掠陣,亦歿。琯樵詩書畫三絕,於三台藝苑,頗著令譽。其詩宗唐人,得味外之味;書法顏、米,亦蒼勁絕俗;畫師陳白陽、華秋岳,筆致高猖,氣韻深厚。其遺作留存臺灣最多,福州次之。乙未割臺後,日人喜其書畫搖曳空靈,清虛脫俗,大半搜求而去。現存於世者,為數無幾。子右秋,民初曾任福建東山縣知事。(張子文)

吳冠中 版畫 樂山大佛





此件畫框尺寸128cm*145.5cm,畫心尺寸99.8cm*110cm

畫家簡介
 

吳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1942年畢業于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于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950年秋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從無錫師範初中部畢業後,吳冠中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6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1942年畢業,任國立重慶大學助教。1946年考取公費赴法國留學。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J?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 吳冠中與畫家臧伯良修油畫;同時在A?洛特工作室學習,並在盧佛爾美術史學校學習美術史,各項成績優異。

  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牆,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於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物件,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徵,令觀者耳目一新。

  作為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育。作為善思考的藝術家,他又勤於著述,立論獨特,而且文字生動流暢。其中關於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生活與藝術要如風箏不斷線等觀點,曾引起美術界的爭論。

吳冠中 版畫 壽桃圖




 
此件畫框尺寸97cm*98cm,畫心尺寸72cm*72.5cm

畫家簡介
 

吳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1942年畢業于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于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1947年到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950年秋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從無錫師範初中部畢業後,吳冠中考入浙江大學代辦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6年轉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從李超士、常書鴻及潘天壽等學習中、西繪畫。1942年畢業,任國立重慶大學助教。1946年考取公費赴法國留學。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J?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進 吳冠中與畫家臧伯良修油畫;同時在A?洛特工作室學習,並在盧佛爾美術史學校學習美術史,各項成績優異。

  吳冠中1950年秋返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

  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於風景油畫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擅長表現江南水鄉景色,如初春的新綠、薄薄的霧靄、水邊村舍、黑瓦白牆,和諧、清新的色調,寧靜、淡美的境界,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並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於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物件,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徵,令觀者耳目一新。

  作為美術教育家,吳冠中注重學生藝術個性的培育。作為善思考的藝術家,他又勤於著述,立論獨特,而且文字生動流暢。其中關於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生活與藝術要如風箏不斷線等觀點,曾引起美術界的爭論。

 

台灣前輩畫家 藍蔭鼎 水彩 樵夫






此件畫框尺寸52.5cm*41cm,畫心尺寸38.5cm*26.5cm

畫家簡介
 

藍蔭鼎 (1903 ~ 1979)


  藍蔭鼎生於西元一九○三年。十二歲時畢業於羅東公學校,十八歲擔任公學校美術教員,並於二十一歲時拜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前往日本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舉足輕重地位,曾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該畫會網羅了全台最重要水彩畫家參與,每年舉辦畫展,並與日本水彩畫會交流,開闊藝術領域。 

  藍蔭鼎受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影響,以台灣山川風土之美做為其創作題材,一生創作不綴,擅長水彩、水墨與素描,早期受石川欽一郎繪畫風格影響,技法單純簡樸,中期以後,漸確立自己風格,加入中國傳統水墨筆觸,到了晚年此種技法運用更加成熟,形成他個人獨特繪畫風格。

台灣前輩畫家 藍蔭鼎 水彩 賣貨郎




此件畫框尺寸52.5cm*41cm,畫心尺寸38.5cm*26.5cm

畫家簡介
 

藍蔭鼎 (1903 ~ 1979)


  藍蔭鼎生於西元一九○三年。十二歲時畢業於羅東公學校,十八歲擔任公學校美術教員,並於二十一歲時拜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前往日本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舉足輕重地位,曾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該畫會網羅了全台最重要水彩畫家參與,每年舉辦畫展,並與日本水彩畫會交流,開闊藝術領域。 

  藍蔭鼎受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影響,以台灣山川風土之美做為其創作題材,一生創作不綴,擅長水彩、水墨與素描,早期受石川欽一郎繪畫風格影響,技法單純簡樸,中期以後,漸確立自己風格,加入中國傳統水墨筆觸,到了晚年此種技法運用更加成熟,形成他個人獨特繪畫風格。

台灣前輩畫家 藍蔭鼎 水彩 廟前





此件畫框尺寸52.5cm*41cm,畫心尺寸38.5cm*26.5cm

畫家簡介
 

藍蔭鼎 (1903 ~ 1979)


  藍蔭鼎生於西元一九○三年。十二歲時畢業於羅東公學校,十八歲擔任公學校美術教員,並於二十一歲時拜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前往日本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舉足輕重地位,曾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該畫會網羅了全台最重要水彩畫家參與,每年舉辦畫展,並與日本水彩畫會交流,開闊藝術領域。 

  藍蔭鼎受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影響,以台灣山川風土之美做為其創作題材,一生創作不綴,擅長水彩、水墨與素描,早期受石川欽一郎繪畫風格影響,技法單純簡樸,中期以後,漸確立自己風格,加入中國傳統水墨筆觸,到了晚年此種技法運用更加成熟,形成他個人獨特繪畫風格。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台灣前輩畫家 藍蔭鼎 水彩 鄉間一景






 
此件畫框尺寸52.5cm*41cm,畫心尺寸38.5cm*26.5cm

畫家簡介
 

藍蔭鼎 (1903 ~ 1979)


  藍蔭鼎生於西元一九○三年。十二歲時畢業於羅東公學校,十八歲擔任公學校美術教員,並於二十一歲時拜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前往日本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舉足輕重地位,曾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該畫會網羅了全台最重要水彩畫家參與,每年舉辦畫展,並與日本水彩畫會交流,開闊藝術領域。 

  藍蔭鼎受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影響,以台灣山川風土之美做為其創作題材,一生創作不綴,擅長水彩、水墨與素描,早期受石川欽一郎繪畫風格影響,技法單純簡樸,中期以後,漸確立自己風格,加入中國傳統水墨筆觸,到了晚年此種技法運用更加成熟,形成他個人獨特繪畫風格。

台灣前輩畫家 藍蔭鼎 水彩 客家聚落




此件畫框尺寸52.5cm*41cm,畫心尺寸38.5cm*26.5cm

畫家簡介
 

藍蔭鼎 (1903 ~ 1979)


  藍蔭鼎生於西元一九○三年。十二歲時畢業於羅東公學校,十八歲擔任公學校美術教員,並於二十一歲時拜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 

  藍蔭鼎曾前後兩次前往日本進修,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在台灣畫壇具舉足輕重地位,曾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該畫會網羅了全台最重要水彩畫家參與,每年舉辦畫展,並與日本水彩畫會交流,開闊藝術領域。 

  藍蔭鼎受老師石川欽一郎的影響,以台灣山川風土之美做為其創作題材,一生創作不綴,擅長水彩、水墨與素描,早期受石川欽一郎繪畫風格影響,技法單純簡樸,中期以後,漸確立自己風格,加入中國傳統水墨筆觸,到了晚年此種技法運用更加成熟,形成他個人獨特繪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