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商代銅器鑄造工藝

  商代銅器均采用合范方法鑄造,范的多少則視器形而定。商代早期的銅爵是由二塊腹范、一塊□范、一塊底范和一塊芯座合范澆鑄的,而商代晚期的銅爵則需用十六塊外范。商代中期除能夠鑄造大型器物外,已能用分鑄的方法,將一些器物的附件預先鑄好,再和主件鑄接在一起,如卣的提梁就是另行鑄造的。商代晚期鑄造技術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如司母戊方鼎的鼎身和四足是整體鑄造的,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後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澆鑄而成,根據其體積和重量估計,所需金屬料當在一千公斤以上,冶鑄時必須有較大的熔銅爐,且有可能采用經地槽流注的方法進行澆鑄。商代晚期還發展了銅鑲玉的技術,例如婦好墓出土的玉援銅戈即是將玉戈援納入銅內的陶范中鑄成。蒿城等地發現的鐵刃銅鉞也是采用這種技術鑄成的。


  文章節錄自《中國工藝美術辭典》作者:雄獅美術編 出版社:雄獅美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