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青銅器

  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我國很早就掌握了冶煉青銅的技術,用不同比例的銅錫,冶煉出適於不同用途的青銅,造出的青銅器,形制、紋飾精美,為世界工藝史上所罕見。許多青銅器有銘文,有很大的史料價值。青銅器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各個時期的風格特征。商前期的制作輕薄,紋飾比較簡單。商後期和西周前期的制作厚重、華麗,紋飾多饕餮、夔龍紋、各種動物紋和幾何紋。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風格趨向簡樸,紋飾多為粗線條的竊曲紋、重環紋等,同時長篇銘文增多。春秋後期到戰國,制作輕巧,紋飾多活潑的動物紋和復雜細密的蟠螭紋、雲紋等,也有用細線雕刻的狩獵,攻戰、宴樂等畫面,或用金、銀、紅銅、玉石等鑲嵌出的圖案和畫像。青銅器在當時是宗廟中的祭器,或是朝會歃盟大典禮時的用具,還有的是諸侯們嫁女時的媵器(如後世陪嫁的嫁妝)及陵塚中的殉葬品等。青銅器與我國歷史、冶金、文字和工藝美術等有相當聯系,是歷史科學中重要的一環。


  文章節錄自《中國工藝美術辭典》作者:雄獅美術編 出版社:雄獅美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