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和闐青玉 水銀沁 紐繩手環
北方的紅山渚文化,以琢工為主,常見壓地隱起,造型裝飾工藝多圓雕、片雕、鏤雕。鑽孔常見錐度孔,打孔的重心位置是經過精心計算的。
東南沿海的良渚文化以陰刻為主,裝飾工藝有平雕、鏤空、減地浮雕等幾種玉雕技法雛形。鑽孔工藝也很熟練,可見錐度孔、單圓孔、雙圓孔,有些孔璧上已有「搪孔」的拋光處理。
夏代玉器發現較少,在河南偃師二裡頭出土的「七孔玉刀」、「獸面紋柄形器」,帶有商戴玉器雙陰線(雙鉤線)的濫觴。
▲西夏 出土玉珮 鐵鏽沁 質變 未盤玩 (有地殘)
東周時期,玉雕在藝術實踐中表現出「人定勝天,巧奪天工」的新境界,而不在是敬鬼神的宗教藝術,突顯「百家爭鳴」的時代特徵。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的活環玉珮,是古代玉器活環工藝的代表。
漢代是中國玉雕工藝的黃金時代,繼秦之後,形成禮玉、佩玉、葬玉、玉擺件四大類作品並駕齊驅的局面。
▲漢白玉 秋葵沁-大元帥之虎符
宋代文人興起復古風,頗富文化氣息。便於陳設,玩賞的文房用具、仿古器皿走向世俗化、裝飾化。同期的遼、金,屬於北方游牧民族,玉雕多選用狩獵的題材,具有塞北風格。
▲宋 黃玉 翁仲帶石灰沁 硃砂沁
明代玉雕,以鑲金銀,嵌寶石為特色。明末著名的玉雕工藝大師陸子岡,擅長各種技藝,被譽為「吳中絕技」。
▲明 白玉 水銀沁 泛舟遊春玉牌
清代玉雕,用玉廣泛,作工精巧,表現行程極為豐富多彩。薄胎、壓金絲嵌寶石工藝也很高超。乾隆時期是玉雕的高峰,道光之後,玉雕工藝則日漸衰落。
▲ 清中期 白玉 合和二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