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白玉攜童訪友沙蟲沁子岡牌
鑑別古玉,要知其真,也須識其假,從而胸有成竹,做出真知灼見的判定,而非若明若暗,語焉不詳。
對於斷代,則更應虛懷若谷,仔細推敲,多研究相關的田野考古資料,捨此之外,別無他途。
所謂「斷代」,不同含於礦物質可用「碳十四」直接做分析,也不同於陶器或青銅器,可用「熱螢光」做斷代,這是目前科學鑑定仍無法突破的困境,美中不足的地方。否則,古玉的年代真偽即可輕易地迎刃而解。
斷代,是一門綜合性的學術,結合了地質、考古、歷史、工藝美術...等相關範疇。斷代必須從已知的「形制」和「紋飾」著手,佐以刀工風格和次生變化的輔助。
「形制」是表示「造型及大小尺寸」,「紋飾」是表示「花紋圖樣」,包含文字與刀工風格等特色,總的表示就是年代風格。
▲清 人物詩文 子岡白玉牌
我們看玉器,首先看好壞,其次真偽,最後才是看年代。年代在收藏的考量上,並非絕對的重要,例如一件漢代的明器(殉葬品),價值可能比不上乾隆的作品。價值的判斷,仍有很多主客觀的因素必須考量。
一件古玉,斷代上合理的誤差約在當代至交替時期,如戰國晚期至漢代;宋代之後,斷代上應不容許有朝代誤差,無所謂宋明或明清之間的說法,如此,被尊為專家,才非過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