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項目:中國近代現代書畫,日本美術,瓷器,玉器,鼻煙壺,鎏金佛,雜項,古董家具等。完整性,藝術性,稀有性及時代性,是本店對於文物鑑賞所秉持的四項原則。自創店以來,一直本著永續經營理念,誠信提供顧客值得收藏的文物。 本店營業時間:下午兩點半至晚上十點半。 負責人:張小姐 特助:施小姐 命理顧問:顧廣文老師 法律顧問:稟誠聯合法律事務所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親愛的好友們~漢寶古美術敬賀新年快樂!
菩薩略說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親愛的朋友~漢寶古美術敬祝您聖誕節快樂!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中國古代的屏風
屏風歷來是中國室內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稱之為「扆」,亦寫作「依」,即設在戶牖之間的屏風。《辭海》上載有「黼扆」「斧扆」「斧依」,都是一個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風,因上有斧形花紋,故名。
中國古代建築大都是土木結構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鋼筋水泥房屋那麼嚴緊。為了擋風,古人開始製造屏風這種家具。除了擋風之外,屏風還是建築物中可以移動的精巧斷隔,有的在床後安置屏風,亦作倚靠或掛置什物之用。後漢李尤的《屏風銘》有這樣一段:「捨則潛避,用則設張。立必端直,處必廉方。雍閼風邪,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它正確地道出了屏風的特征和功用。紫禁城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正中的寶座上,設有雕龍髹金大椅,椅後擺著雕龍髹金屏風。這樣陳設,不僅可以御風,又能增加御座的莊重肅穆氣氛。由於屏風常擺設在室內明顯的位置上,人們在屏風本身的美化和裝飾上下過許多功夫,因此它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傳統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著名手工藝品之一。
屏風有插屏和圍屏之分。插屏多是單扇的,圍屏則由多扇組成,少則二扇,多則十二扇,能隨意折疊,可寬可窄,使用方便。製作屏風,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為骨,蒙上絲織品作為屏面,用石、陶或金屬等其他材料做柱基。屏面飾以各種彩繪,或鑲嵌不同題材的圖畫,也有全素的屏風。帝王貴族們使用的屏風,用材尤其珍貴,做工精細,畫面豐富多彩,瑰麗奪目。據史書記載,在西漢皇室的宮廷裡,曾使用過璀璨斑斕的雲母屏風、琉璃屏風和雜玉龜甲屏風等。《太平廣記‧奢侈‧趙飛燕》稱,西漢成帝時,皇后趙飛燕,向以揮霍無度聞名於世,有一次臣下向她進獻三十五種貢品,其中就包括雲母屏風和琉璃屏風。後世還出現有琺琅屏風、象牙屏風等等。這些屏風價值連城,多為統治階級專用的奢侈品。所以《鹽鐵論.散不足》說,「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
在中國,屏風的使用雖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留存的實物甚少。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屏風,可說是現在見到的中國最早最完整的屏風實物。這是一具彩繪漆插屏,木胎,長方形,通高62厘米。屏板長72厘米,寬58厘米,厚2.5厘米。屏板下安有兩個承托的足座。屏面髹漆,一面紅漆地上滿繪淺綠色油彩,中心繪一谷紋圓璧,周圍繪幾何形方連紋,邊緣髹黑漆地,朱繪菱形圖案。另一面髹黑漆地,以紅、綠、灰三色油彩繪雲紋和龍紋。但見一條游龍飛舞於長空之中,昂首張口,騰雲遣霧,體態輕盈矯健,形象神奇生動,富有想像力和藝術魅力。綠色龍身,丹赤鱗和爪,邊緣菱形圖案呈朱紅色,色調醒目鮮艷,畫工技巧高超,落筆瀟灑利落,剛柔結合,奔放有力。
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了許多簡冊,其中第217簡記載:「木五菜(彩)畫並(屏)風一,長五尺,高三尺。」簡文所記的尺寸,可能是當時一般實用屏風的尺寸。漢代5尺約合現在公製1.2米左右。但出土的這架彩畫漆屏風與該簡文所述的尺寸不符,面積要小一些。
馬王堆一號漢墓共出土了184件絢麗繽紛的漆器。就其胎骨質地來說,不外木、竹胎和夾紵胎兩類。這具屏風的胎骨經鑒定為斫木,製作比較粗糙,可能是一件模擬死者生前使用過的實物的明器,專為陪葬而准備的。
經專家鑒定,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年代,在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5)之後,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死者可能是第二、三代軑侯的妻子,也可能是第一代軑侯的妻子。因此這架彩繪漆屏風,距今已有二千一百餘年的歷史了。它的首次完整出土,為中國研究屏風史提供了稀有的實物資料。
是否有比西漢更早的屏風實物出土呢?現在有的學者認為近年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金銀虎噬鹿銅器座、錯金銀犀牛銅器座及錯金銀水牛銅器座,可能就是一架屏風的柱礎。器座上都有銎,虎噬鹿器座為雙銎,犀牛和水牛器座各為一銎。三個器座共有四個銎,銎上還殘留有木榫,可惜出土時已看不到屏面的形狀及其大小了,它可能就是一件圍屏的柱礎。當然,這一點尚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比起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漆屏風遲得多的模擬明器,則有甘肅武威旱灘坡東漢墓出土的一件彩繪木屏風架,以及河南洛陽澗西七里河東漢墓出土的一件小型陶質屏風。
說起古代實用屏風,則要推1966年出土的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馬金龍墓的一架漆畫屏風。這是南北朝後魏太和八年(484)以前的作品,大部分已經朽毀了,所餘五塊屏板還比較完整。板高約八十厘米,還有四件淺灰色細砂石精雕的小柱礎,每個高十六點五厘米。如果復原起來,可能是一具四尺屏風,其形狀不同於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插屏,而是可供一人使用的設置在床頭的圍屏。
紫禁城宮殿裡每個殿堂上的寶座後面,幾乎都設有屏風,如「紫檀嵌黃楊木雕雲龍屏風」「乾隆牙雕山水人物染色圍屏」「雕龍髹金屏風」等都是清代極為珍貴的工藝品。屏面上的紋飾更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有浮雕的雲龍紋,有鑲嵌和刺繡的花鳥、山水、人物等各種圖案。它們是中國古代屏風的精品,集中反映了中國手工藝的高度水平。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說盂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筆洗賞析
在中國古代,除了一支毛筆之外,還有不少“伺候”筆的用具,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收藏市場對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視,老筆洗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其價值也越來越被藏友所認識。
僅憑這各種各樣的筆洗,就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墨客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一位資深藏家肖先生說,古人對文房用具非常重視。經過幾十年收藏,肖先生手上有百件筆洗,從質地上來看,有陶瓷、竹子等,從外形看有圓形、六角形、仙桃形、田螺形等,這些大大小小的筆洗想要一件件仔細欣賞把玩,沒有幾天工夫是不夠的。筆洗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受到許多藏友的青睞。據筆者了解,筆洗的質地除了最常見的陶瓷外,還有玉、瑪瑙、象牙、犀角等名貴材質,貝殼、銅等也能作為製作筆洗的材料。
“文房用品最近幾年越來越被藏家看好,筆洗算是其中的一大類。”肖先生說,他在早期收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筆洗,這主要是與他的藝術創作有關係。經過長年的積累,如今他的筆洗藏品已經成一系列,年代、窯口、器型等等都非常齊全。筆洗是文氣很重的東西,藏家要懂得欣賞其中的氣節。比如說,不少藏友會認為象牙比竹子珍貴,其收藏和經濟價值要高,但是相同年代的一件文房用品,竹雕的價格未必會低於象牙,這是因為竹子本身的喻意受到文人青睞。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濃淡冷暖淺絳彩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和闐黃玉淺說
黃玉,即黃色的玉,以新疆和闐黃玉為貴,極品價值超過羊脂白玉。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稱:“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黃為中色,且不易得”,道明了新疆和闐黃玉的特徵和價值。
與新疆和闐白玉一樣,新疆和闐黃玉也源自崑崙山。山上的原生黃色礦料稱為山料黃玉,原生黃色礦料滾落至河床中被長期衝刷的卵形水料稱為籽料黃玉。山料黃玉色澤金黃,色度飽和艷麗,色性偏暖,為純黃或略偏紅的暖黃色,半透明,透閃石成分;籽料黃玉除此以外還極具油性,外形圓滑,表面可見皮膚樣毛細孔。原生礦籽料黃玉如被沁色,其色澤則變為略偏暗的褐黃色或褐紅色,非常細膩、均勻,局部常見有紅色或黑色的色斑。原生礦山料黃玉和籽料黃玉是二種最正宗的新疆和闐黃玉,尤以原生礦籽料黃玉最名貴。
有些密度不高的新疆和闐白玉在河床中遇到硫的侵蝕也會變成黃色,這種被天然性沁黃了的白玉也常被稱為和闐黃玉。天然沁色黃玉實際上並非真正的黃玉,而是被沁得比較深的“金包玉”,它與原生礦黃玉相比常因玉質混漿、石化較多而黃色不正、不勻,肉質較粗,因此其品質顯然不如原生礦黃玉。
崑崙山和阿爾金山交匯處的新疆若羌縣出產一種淺黃色軟玉,俗稱“黃口料”,有很多人將其稱為和闐黃玉,其實非也。黃口料雖也是新疆地域內的原生礦料,但更多地受到阿爾金山地理環境的影響,色澤是偏綠的淺黃色,色性偏冷,色度較灰,不艷麗,與和闐黃玉“暖、艷”的特徵相去甚遠。
新疆南疆地區戈壁灘上有多種金黃色和紅黃色的石英質類鵝卵石,與和闐黃玉十分相似,當地人稱其為卡瓦石、戈壁石、馬蹄筋等,玉石市場上有人稱其為戈壁料。黃色戈壁料與和闐黃玉的特性完全不同,其成分是石英巖,強光下可見細碎的石英反光亮點;其肉質幹枯油性差,且漿多石化較重,缺乏玉的基本品質;其硬度高似硬玉,敲擊聲剛直,不具有和闐玉的柔性。因此,所謂的戈壁黃玉完全是假冒品。
新疆且末縣及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出產的糖色白玉,其白的部分也是一種次生氧化的奶黃色,遼寧岫巖縣出產的高山岫玉和細溝河磨玉也呈偏綠的淺黃色,有人也將這些玉石稱作和闐黃玉,這顯然也是誤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