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絳彩是清代晚期咸豐、同治、光緒時流行的一種釉上彩技法。
絳彩繪瓷藝人不同於前代的瓷器工匠,最大的區別是淺絳彩藝人均具有多方面修養,且能詩擅畫。早在元代時,大畫家黃公望就好以淺絳(淡赭色)著畫,他所作的山水畫氣勢雄偉,被推為〞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之首。晚清時,景德鎮繪瓷藝人借鑒黃公望描繪山水的技法,以黑色釉料在白色瓷上繪製紋飾,再染淡赭和少許水綠、草綠等彩,經低溫烤燒而成,稱為〞淺絳彩〞。淺絳彩表現的題材除山水外,還有人物、花鳥、走獸之類。器型有壺、瓶、文具、帽筒、蓋碗、蓋盅、面盆、水盂、花盆等十分豐富。
江西景德鎮自明代宮廷正式設立御窯廠起,歷代畫師為皇室繪製了數不清的官窯器物,然而,繪瓷藝人始終被視為低人一等的工匠,而不能像宮廷畫家那樣在作品上署上名款。但是淺絳瓷卻不然,幾乎每件瓷繪都有作者落款,有的還有題詞和年代。據記載,當時繪畫淺絳彩瓷的既有繪瓷藝人,連官窯瓷繪家和文人墨客都有參與,為後世景德鎮陶藝家在作品上落款和題詞開創了先河。
淺絳彩主要表現水墨畫的效果,描出的墨線和色彩均較為淺薄,因此不易長時間保存。今天我們看到的淺絳彩瓷大多色澤蝕落,尤其是面目更是漫漶不清。保存完好,畫面清晰動人的就益發顯得珍貴了。
當時淺絳彩的繪瓷名家有供職御窯廠的金品卿、王少維,有程門、汪藩、許達生、王鳳池、高心田、李友梅、俞子明、任煥章、汪友棠等人。〞珠山八友〞中的某些名家如王琦、汪平、劉雨岑等,早年都畫過淺絳彩,其他民國的粉彩名家,他們的畫風也均受到淺絳技法的影響。
蠻美的~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13/2011 17:32:25]您好哦,謝謝您的慧眼鑑賞!有空多來參觀指教哦!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