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過野心,要多多收藏筆洗,湊齊一百之數,名為”百洗不厭”。是清水洗塵,還是洗心革面?
洗是一個好字,在中國文字中,是一個常常被用到的動詞。與水有關,與清淨有關。洗筆之物,名之”筆洗”,動詞搖身一變,成了名詞。此類用法,在漢語中屢見不鮮。插筆的稱之為”筆插,擱臂的名之曰”臂擱”,薰香的是”香薰”,盛水的是”水盛”,又名”水呈”、”水丞”。
筆洗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 顧名思義,筆擱是用來放置暫時不用的毛筆的,筆舔是用來理一理筆尖的,這筆洗就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古用貝殼、玉石製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筆洗問世;明代還用銅製的小盂作筆洗;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歷代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琅、象牙和犀角等豐富多彩,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多為扁圓形,以青花瓷為多,上飾各種花紋圖案,極富樸素、文雅和莊重感。
其中以瓷筆洗傳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產品。這些瓷筆洗一般為敞口,淺腹,形狀多種多樣,包括花果、魚、獸等形象。如桃式洗做成半個桃實形,一端有枝莖,桃葉包繞,造型飽滿,風趣,討人喜歡。宋代官窯、龍泉窯都燒有這種桃式洗,但傳世品不多見。現在能見到的桃式洗,大都是明清景德鎮、宜興窯及廣窯的產品。葵瓣洗通體呈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窯、哥窯有此類型筆洗燒制。明清景德鎮也有,但一般為青花瓷,以青花魚藻紋為多。蓮花筆洗器身為蓮花形,明清兩代均有燒制。蔗段洗是將洗的形狀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樣。這種形式的筆洗基本上是宋元時期產品,以景德鎮青白釉和龍泉青釉的產品為多。堪稱瓷洗中佳作的傳世品有:汝窯青釉三足瓷筆洗,官窯青釉瓷筆洗,哥窯米黃色五足瓷洗,青灰釉海棠式筆洗等。
玉筆洗是在數量上僅次於瓷筆洗的一個品種,但它最大的特徵是一洗一模樣,沒有雷同。由於傳統琢玉技術相當成熟,玉工們的藝術修養也很高,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筆洗各個雕琢得生動活潑,玲瓏有加,藝術性遠遠超過實用性。美輪美奐的造型帶給人們的豈止是一點感官的愉悅?說玉筆洗各個優秀一點都不過份。
犀角、象牙和瑪瑙筆洗幾乎都是明中晚期和清代的製品,這與當時朝廷的奢靡風氣有關。明清兩代都有特別愛附庸風雅的皇帝,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不論多麼貴重的材質,只要能夠雕琢,都可以成為製作珍玩的原料。幾種珍貴質地的筆洗就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犀角的,這種由蕃國進供的材料原本是作為藥材的,有人用它作槎杯等酒器還可以說得過去,用它作筆洗就真正太奢侈了。可能因為材料貴重吧,犀角、象牙和瑪瑙的筆洗雕琢得都非常精細。除此之外,還有用竹根雕的筆洗,這種洗雖然用料一般,製品卻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一點不比其他類的遜色。
在中國古代,除了一支毛筆之外,還有不少“伺候”筆的用具,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收藏市場對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視,老筆洗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其價值也越來越被藏友所認識。
僅憑這各種各樣的筆洗,就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墨客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一位資深藏家肖先生說,古人對文房用具非常重視。經過幾十年收藏,肖先生手上有百件筆洗,從質地上來看,有陶瓷、竹子等,從外形看有圓形、六角形、仙桃形、田螺形等,這些大大小小的筆洗想要一件件仔細欣賞把玩,沒有幾天工夫是不夠的。筆洗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受到許多藏友的青睞。據筆者了解,筆洗的質地除了最常見的陶瓷外,還有玉、瑪瑙、象牙、犀角等名貴材質,貝殼、銅等也能作為製作筆洗的材料。
在中國古代,除了一支毛筆之外,還有不少“伺候”筆的用具,用來盛水洗筆的“筆洗”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收藏市場對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視,老筆洗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其價值也越來越被藏友所認識。
僅憑這各種各樣的筆洗,就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墨客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一位資深藏家肖先生說,古人對文房用具非常重視。經過幾十年收藏,肖先生手上有百件筆洗,從質地上來看,有陶瓷、竹子等,從外形看有圓形、六角形、仙桃形、田螺形等,這些大大小小的筆洗想要一件件仔細欣賞把玩,沒有幾天工夫是不夠的。筆洗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受到許多藏友的青睞。據筆者了解,筆洗的質地除了最常見的陶瓷外,還有玉、瑪瑙、象牙、犀角等名貴材質,貝殼、銅等也能作為製作筆洗的材料。
筆洗雖然是件洗筆用的東西,也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藝術性。肖先生的筆洗藏品,很難找出外形一致的兩件。據肖先生介紹,筆洗的形制以扁圓的缽盂為基本形。筆洗的材質以陶瓷最為常見,陶瓷的可塑性非常強,使得筆洗的外形有了無限的創作空間,像葵花洗、罄口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簾段洗、方池洗等等。
在肖先生的筆洗藏品中,有一部分非常特殊,這些筆洗的“身材”非常碩大,比如說直徑達到40釐米的福建龍泉窯筆洗,螺口部分直徑20釐米的竹雕筆洗,在現代人的眼裏,這些筆洗簡直就是“盆子”了。據筆者了解,這一類大筆洗還有個形象的名字——筆海。在《紅樓夢》中就有描寫探春房間情景的文字:“案上堆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欣賞肖先生的筆洗藏品可謂一件美事。一款清代嘉慶官窯的桃式洗,整個筆洗的造型如同一隻活靈活現的大桃子,在筆洗上還恰到好處地鑲嵌著一隻小桃子,粉嫩可人;一隻清代乾隆官窯青花六角洗,竟然是雙層結構,內層是洗筆的地方,外層做成菱形的鏤空格子狀,非常有意思。
「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書房裏至少有兩個筆洗。」肖先生除了藏家身份,還是一位知名的書畫家,他說兩個筆洗一個是裝飾功能,擺著為的就是賞心悅目,另一個則側重使用功能,樣子可能簡單一些但是非常實用。據介紹,從一些古代文獻、名著上透露的資訊看,古代文人在寫字、作畫時,還有沐浴、焚香、撫琴等過程。光是筆洗的樣式已經這麼講究,洗筆的水也要求是泉水,為了取“清潔”之意,要用蓮蓬去了外皮來刷筆。正是這些諸多講究,才給現代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
古代筆洗有繁有簡,有的雖簡單卻功能齊全。比如說有的筆洗,中間用作筆洗,邊盤用作筆舔;一款民國的白瓷筆洗,一面是筆洗,倒過來又可以當成硯臺使用;筆海的功能也不只是給主人增添氣勢這麼簡單,因為主人用的筆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專家提醒,藏友在收藏筆洗的過程中,除了那些外觀漂亮的,不妨多留意些功能豐富的特例筆洗,這些比較少見的筆洗也非常具有收藏和市場價值。
“文房用品最近幾年越來越被藏家看好,筆洗算是其中的一大類。”肖先生說,他在早期收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筆洗,這主要是與他的藝術創作有關係。經過長年的積累,如今他的筆洗藏品已經成一系列,年代、窯口、器型等等都非常齊全。筆洗是文氣很重的東西,藏家要懂得欣賞其中的氣節。比如說,不少藏友會認為象牙比竹子珍貴,其收藏和經濟價值要高,但是相同年代的一件文房用品,竹雕的價格未必會低於象牙,這是因為竹子本身的喻意受到文人青睞。
“文房用品最近幾年越來越被藏家看好,筆洗算是其中的一大類。”肖先生說,他在早期收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筆洗,這主要是與他的藝術創作有關係。經過長年的積累,如今他的筆洗藏品已經成一系列,年代、窯口、器型等等都非常齊全。筆洗是文氣很重的東西,藏家要懂得欣賞其中的氣節。比如說,不少藏友會認為象牙比竹子珍貴,其收藏和經濟價值要高,但是相同年代的一件文房用品,竹雕的價格未必會低於象牙,這是因為竹子本身的喻意受到文人青睞。
筆洗形制各異,或素或花,工藝擬古,若是出身幾大名窯,身價自然不菲。據筆者了解,如今傳世比較多是瓷筆洗,像清代的青花筆洗,還有就是民國時期的筆洗比較多。筆洗的收藏,早在清代、民國時期就有了。
藏家肖先生講起這麼一個收藏故事,那是在民國年間,北平琉璃廠雅文齋古玩鋪掌櫃肖吉農,被人邀請到一戶人家鑒定古董,偶然間在這家人的廊檐底下看見一堆破爛的瓶罐,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筆洗。他問主人能否買下這堆“破爛”,主人應允。他找來一個收破爛的,把其他的瓶罐賣掉,自己只留下那件海棠式筆洗,然後給主人5塊大洋。肖吉農回到雅文齋,把筆洗刷洗乾淨仔細鑒定,確認是件北宋哥窯式筆洗,至少價值600塊銀元。這個故事說的是撿漏的故事,但是也說明瞭名窯筆洗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