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和闐黃玉淺說


 


 



  黃玉,即黃色的玉,以新疆和闐黃玉為貴,極品價值超過羊脂白玉。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稱:“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黃為中色,且不易得”,道明了新疆和闐黃玉的特徵和價值。




  與新疆和闐白玉一樣,新疆和闐黃玉也源自崑崙山。山上的原生黃色礦料稱為山料黃玉,原生黃色礦料滾落至河床中被長期衝刷的卵形水料稱為籽料黃玉。山料黃玉色澤金黃,色度飽和艷麗,色性偏暖,為純黃或略偏紅的暖黃色,半透明,透閃石成分;籽料黃玉除此以外還極具油性,外形圓滑,表面可見皮膚樣毛細孔。原生礦籽料黃玉如被沁色,其色澤則變為略偏暗的褐黃色或褐紅色,非常細膩、均勻,局部常見有紅色或黑色的色斑。原生礦山料黃玉和籽料黃玉是二種最正宗的新疆和闐黃玉,尤以原生礦籽料黃玉最名貴。


 


  有些密度不高的新疆和闐白玉在河床中遇到硫的侵蝕也會變成黃色,這種被天然性沁黃了的白玉也常被稱為和闐黃玉。天然沁色黃玉實際上並非真正的黃玉,而是被沁得比較深的金包玉,它與原生礦黃玉相比常因玉質混漿、石化較多而黃色不正、不勻,肉質較粗,因此其品質顯然不如原生礦黃玉。


 


  崑崙山和阿爾金山交匯處的新疆若羌縣出產一種淺黃色軟玉,俗稱黃口料,有很多人將其稱為和闐黃玉,其實非也。黃口料雖也是新疆地域內的原生礦料,但更多地受到阿爾金山地理環境的影響,色澤是偏綠的淺黃色,色性偏冷,色度較灰,不艷麗,與和闐黃玉暖、艷的特徵相去甚遠。


 


  新疆南疆地區戈壁灘上有多種金黃色和紅黃色的石英質類鵝卵石,與和闐黃玉十分相似,當地人稱其為卡瓦石、戈壁石、馬蹄筋等,玉石市場上有人稱其為戈壁料。黃色戈壁料與和闐黃玉的特性完全不同,其成分是石英巖,強光下可見細碎的石英反光亮點;其肉質幹枯油性差,且漿多石化較重,缺乏玉的基本品質;其硬度高似硬玉,敲擊聲剛直,不具有和闐玉的柔性。因此,所謂的戈壁黃玉完全是假冒品。


 


  新疆且末縣及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出產的糖色白玉,其白的部分也是一種次生氧化的奶黃色,遼寧岫巖縣出產的高山岫玉和細溝河磨玉也呈偏綠的淺黃色,有人也將這些玉石稱作和闐黃玉,這顯然也是誤識。










本文內容節取自於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