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明 德化白瓷 何朝宗款 沉思羅漢座像





 



尺寸16cm*12.5cm,高度23.2cm,重量1297g。



作者簡介


何來,字朝宗,號來觀,以字行。明代嘉靖萬歷間佛道像雕塑名家。擅長泥雕、木雕和瓷雕,尤以白瓷佛道像雕塑馳名中外。由他開創的獨特的“何派”藝術歷明、清、民國三代傳承不絕,名家輩出,在中國雕塑史上獨樹一幟,影響深遠。

 

      何朝宗的生卒時間和他的作品在歷史上未見記載。《泉州府志》於“王弼”條附載,略雲︰“王弼,小名盛世,工詩文書畫,尤善塑大士寫真及諸仙佛,獨造其微……同時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許人,或雲祖貫德化,寓郡城,善陶瓷像,為僧伽大士,天下傳寶之。”(乾隆《泉州府志》卷六十六?明?藝術),可見他雖祖籍德化,卻是居住泉州郡城的。他的僧伽大士瓷雕作品在當時已是“天下傳寶之”了。其觀音大士造像更是一絕,稱“何來大士”,有諺曰︰“除非觀音離南海,何來大士現真身。”

 

       關於何朝宗的身世和籍貫,已故德化窯專家徐本章先生根據德化《溪陽堂何氏族譜》等資料,考証其祖籍為江西撫州臨川縣廿二都,後徙南城十六都四腳橋。先祖何昆源,號德舉,洪武元年從戎有功,為江西建昌府衛軍,七年(1374)調福建泉州府衛軍,領百戶,補升總兵官右營。遂在督府口上州裡右翰左畔架屋居住,繼在東街架何氏宗祠。洪武十七年(1384),何昆源奉令拔軍德化屯種,居隆泰社濃蘇村(今德化縣潯中鎮後所村),為何氏德化開基。子世祥孫尚志皆習文學,游泮補貢。世祥於正統間為莆田縣儒學訓導;尚志於成化間為古田縣教諭,家聲丕振。當地《溪陽堂何氏族譜》由於人口稀少,長久沒有續修,現存光緒十五年續修本僅剩譜序,世系傳記在民國時期被洪水沖失,無從稽查,給何朝宗的研究增添了許多困難。大批何朝宗名款的作品在國內外的發現,拓寬了對何朝宗研究的視野,他的影響也越來越為國內外專家學人所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