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晚清 海上畫派 任伯年 水墨加彩 風塵三俠



 
 
 
畫心尺寸111.5cm*51cm。
 

 畫家簡介
 
 
  任伯年(公元1840~1896年),名頤,真名任工,字伯年,號小樓,浙江山陰(紹興)人,父親任聲鶴是個民間畫師。任伯年自幼受到父親影響,十分喜愛繪畫,曾在上海一家扇莊裡當學徒,恰巧遇到江南名畫家任熊、任薰,之後便隨他們到蘇州學畫,到了中年,開始在上海賣畫,名聲逐漸傳遍大江南北。任伯年是個繪畫全才,花鳥、人物、山水、肖像無所不能。在藝術上,他勇於創新,他從徐渭、陳洪綬、朱耷、石濤等具有創新精神的前輩畫家那裹領悟到用筆運墨之法,還十分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據說,他常練習速寫或目識心記,融會貫通,創造出雅俗共賞、清麗的新風格,成為清末畫壇的巨手。

  任伯年的傳世作品極多,有《三友圖》、《酸寒尉象》、《獻瑞圖》、《鍾馗》、《承天夜遊圖》、 《野塘雨後》等,而《關河蕭索》就是他的人物畫代表作之一。此圖作於光緒乙酉 (公元1885年)六月,現收藏南京博物院。圖中畫一人一馬在登山途中稍作休息。那人仰首向天上觀望,幾隻大雁鳴叫著向遠方飛去。而那匹肥碩的馬好像很了解主人的心思,也跟著向遠方觀望。在圖的右上方畫家題寫:「關河一望蕭索」,作品所欲表現的意思,在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表現出征之人,或久別家鄉的人思念故土之情的;也有的人分析,這是畫家有感於帝國主義的殘酷入侵、國破家亡的現實,表現一種悲哀、孤寂之情;還有人認為是表現一個歷史典故。不管哪種解釋,內容中蘊含著一股蒼涼之感,這種感受絶非憑空而發的,任伯年反覆畫這個題材,是有所寓意的。

  任伯年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對比:動態的鳥對沈靜的背景、繁密錯綜的花紋圖飾對留白,或者直線對弧線。不同的色彩、甚至有色對無色、或對自由渲染 ,細密優美的線條對粗曠濃暗的色調等等,也有相同的效果。任氏筆下,明暗懸殊的色彩完美地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並保留住對比慣有的節奏感和張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