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明代家具和花梨木




  對於明代家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家具、鑒定家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家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係是家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明代家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它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家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家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家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鈿、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朴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點。


 


  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廣東、廣西有此樹種,但數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進口。據《博物要覽》記載:“花梨產交(即交趾)廣(即廣東、廣西)溪澗,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器。”《廣州志》云:“花櫚色紫紅,微香,其紋有若鬼面,亦類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其節花圓暈如錢,大小相錯者佳。”《瓊州志》雲:“花梨木產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載:“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於我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家具。”書中還指出,海南檀木質比花櫚木更堅細,可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說:“花梨為山梨木之總稱,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質均極堅硬而色紅,惟絲紋極粗。”


 


  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製作器物。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就有“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的記載。明《格古要論》提到:“花梨木出南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愛,花粗而色淡者低。廣人多以作茶酒盞。”侯寬昭的《廣州植物志》介紹了一種在海南島被稱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為海南島特產,森林植物,喜生於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鬆,心材紅褐色,堅硬。紋理精致美麗,適於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從以上記載可知,所謂花梨木品種當在兩種以上,而黃花梨即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所介紹的“海南檀”。


 


  還有一種與花梨木相似的木種,名“麝香木”。據《諸番志》載:“麝香木出佔城、真臘,樹老仆淹沒於土而腐。以熟脫者為上。其氣依稀似麝,故謂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則氣勁兒惡,是為下品。泉人多以為器用,如花梨木之類。”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顏色由淺黃到紫赤,色彩鮮美,紋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較考究的家具多為老花梨木製成。新花梨木色赤黃,紋理色彩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這些特點,在製作器物時多被匠師們加以利用和發揮,一般採用通體光素,不加雕飾,從而突出了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給人以文靜、柔和的感覺。










文章內容取自於此


淺談黃花梨





 

  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拉丁名 Dalbergia odorifere T. Chen ,英文名 Huanghuali wood 或 Scented rosewood 。原始產地在中國海南島的吊羅山,因此又稱海南黃花梨。



  黃花梨有數種特性,分述如下:



 .黃花梨樹的生長度速極慢,百年樹齡的植株其樹徑亦不過 10c m 粗。因此若要能夠被利用來取材作為家具的原料其樹齡要達數百年以上。



 .我們在市面上所見到的黃花梨木實際上是黃花梨樹的樹心部份。黃花梨樹幹的白皮層極厚,直徑 40 公分 粗的樹幹切除外面的白皮層後其剩下來的黃色樹心部份大約只有 10 公分 粗。



 .黃花梨樹葉小樹幹細分枝多,長的彎彎曲曲,近年很難見得到一根長且筆直的樹幹。彎曲的樹幹其樹心也直不到那裏去,因此碗口粗的樹心最終能被取材製成家具零件的部份就只剩下乾面杖那麼粗細了。這也就是許多黃花梨家具的骨架都是非常細瘦的原因。



 .黃花梨木帶有一股稍微刺鼻的香味,有點像廟裏拜神用的香,置於室內久聞不散。早年產地居民將木頭砍下蒸煮取出精油以紅花油之名出售。這種精油就像是用桉樹所做的白花油一樣,有提神醒腦去熱解毒之效。目前亦有工廠專門收購黃花梨木加工後剩下來的下腳,磨成粉,作為中藥材出售。



 .黃花梨木的橫截面有許多黃褐相間的不規則同心年輪。由於樹的生長速度慢因此年輪緊密,線紋明顯,與樹榴的橫切面的圖案相比毫不遜色。



 .黃花梨木的縱面滿佈滿著一個個大小不一圖案互異的鬼臉。鬼臉是指長的像眼睛呈橢圓狀的同心花紋,就像是樹心的年輪,所差只是他出現在樹幹的縱面上。用通俗的話來講,鬼臉就是樹節也就是樹幹上長出樹枝的地方。一般木材上的樹節常呈褐色既不美觀亦不為客人所接受,但黃花梨木剛好相反,木材上的樹節愈多客人愈愛。因此鬼臉圖案也就成為黃花梨木獨家的特色。



 .黃花梨樹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成材時間要達數百年,因此所生的木材質地緊密、堅硬,是世界上膨漲係數最小的木材。使用指接方式所製成的家具不會因氣候冷暖變化而有變型,脫落之虞,作為傳家之寶不為過。



 .黃花梨木的油脂含量豐富,所做成的家具通常不用再著色上漆,只要用布輪打磨拋光表面即光滑明亮。又由於油脂含有驅蟲成份,因此木材既無蟲孔亦不長蟲。所做成的家具日常保養方便,無需特別照顧。



  由於海南黃花梨有這麼多的優點因此從明朝起就成為中國製造高級家具的主要樹種之一。但在經歷數過百年的持續砍伐之後,可以用來取材制木的老樹己所剩無幾。而新樹的生長速度又極度緩慢,使得原木供不應求的現像逐漸產生。



  近 10 年來中國經濟大幅成長,富裕家庭增加,對頂級原木家具的需求也隨之大幅增加,使得市場上黃花梨木缺貨的情況更形惡化。



  在 2007 及 2008 這兩年,半因一木難求,半因人為的炒作,使得海南黃花梨家具被推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售價最高也最名貴的家具。作為原材料的黃花梨木當然也水漲船高成為市場上最名貴的木料。



  交趾緊鄰中國,兩地往來通商自古即十分便捷,當地所生長的黃花梨在正牌缺貨的情況下便由商人導入中國市場。交趾黃花的品質雖然較海南黃花梨差上一大截,但是以較低廉的售價逐漸博得部份家俱製造商的歡心成為海南黃花梨的代替品。



  老撾也有黃花梨,只是鮮為人知。老撾黃花梨產地的地形、土壤、氣候與海南近似,當地所生長的黃花梨在鬼臉上、色澤上、香味上、硬度上、加工性上幾乎百分之百與海南當地所產的黃花梨雷同,即使行家也難以分辨。其品質絕非交趾黃花梨所能比擬,可以稱得上是現存世上海南黃花梨木的最佳代替品。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從相關成語看玉的文化蘊涵


  玉的開發在中國歷史悠久,距今發現最早的玉器是1萬年前的遼寧海城小孤山仙人洞的3件軟玉砍斫器。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藝術的百花叢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象徵著聖潔、高貴、美麗、堅貞。幾千年來,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對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玉文化成為神秘的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辭海》、《辭源》裡以玉組成的句子、成語、術語、人名、地名、樂器名等條目達370多條。從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以玉喻人喻事的題材內容簡直是燦若星河數不勝數,浩如煙海。筆者文中擬從有關的成語來分析玉的文化內涵,借以提高對玉文化學習的自覺性,推動玉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一、我國與玉有關的成語典故 



  1.冰肌玉骨

    肌指皮膚,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膚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義是形容純潔而美麗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鬥艷。出自《莊子‧逍遙游》。

  

  2.冰清玉潤

    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樣清潔,女婿像玉那樣溫潤。古文中也有將翁婿稱為「冰玉」的。出自《晉書‧衛階傳》高濂《玉簪記‧琴桃》。



  3.冰清玉潔

    直意是指像冰那樣清明,像玉那樣純潔,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潔,也可以比喻官吏辦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潔而正威,和而不褻」。出自《魏書‧廣陵王傳》



  4.不吝金玉

    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語中的「金玉」是指寶貴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請人指教時的客氣話,是歡迎批評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寶貴意見。出自《初刻拍案驚奇》。



  5.堆金積玉

    金玉為細軟珍貴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鎖起,如果堆放說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財富極多,也有的可能為顯富而為之,即「堆金積玉誇毫毅」出自李賀《昌谷集‧嘲少年》詩。



  6.粉妝玉琢

    直意為白粉裝飾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淨可愛。出白《紅樓夢》第一回。



  7.懷璧其罪

    直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過。轉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無罪,懷璧乓罪」。出自《左傳‧桓十年》。



  8.懷瑾握瑜

    瑾瑜均為美玉別稱,直意是指衣裡懷著瑾,手裡拿著瑜。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即「懷瑾握瑜,窮不知所示」。出自《楚辭‧九章‧懷沙》。



  9.金科玉律

    科律均指法律條文;原來是形容法律條文盡善盡美,現在多指不可改變的條規。出自陳子良《平城縣陳子干誄》。



  10.金口玉言

    古代稱皇帝講的話,後來有時泛指說話不能改變。



  11.金石為開

     金石指最堅硬的東西(最堅硬的石乃鑽石也),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能被感動,形容人的真誠所能產生的感動力,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12.金題玉躞

     金題是指僉字題簽,玉躞系縛卷軸用帶上的玉別,直意指精美的書畫或書籍的裝潢,也有泛指裝飾精美的禮品。出自《通雅‧器用》。



  13.金相玉質

     比喻文章的內容和形式都很完美。如,王逸的《離騷序》:所指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報,永不刊滅者矣」。出自王逸《離騷序》。



  14.金友玉昆

     昆:兄弟。比喻一門兄弟「才德俱美」,「昆玉」為兄弟的美稱。出自《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辛攀》。



  15.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寶貴的勸告。出自李嘉寶《官場現形記》第11回。



  16.金玉滿堂

     原來形容占有很多財富,黃金和美玉擺滿全屋.後來比喻人很有才能,學識豐富。出自《老子》第九章。



  17.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內裡卻是破棉絮,比喻虛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實質壞的人或事。出自劉基《誠意伯集‧賣柑者言》。



  18.金枝玉葉

     指出身皇族的後代、王孫公子或出身高貴的公子小姐。出自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了宗》。



  19.錦衣玉食

     直意華麗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華的生活。出自《魏書‧常景傳》。



  20.昆山片玉

     昆侖山是產玉的.直意是昆侖山許多玉石中的一塊,用以表示謙遜,雖然是美玉,但昆侖山玉中的一片,有滄海一粟之意,後來轉用比喻眾美中之傑出者。出自《晉書‧隙冼傳》。



  21.蘭摧玉折

     用蘭草、美玉折斷比喻賢人夭折,哀悼有才華的人早死,也有轉意「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22.藍田玉生

     藍田是古代產玉的山名,比喻賢父生賢子。出自《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23.美如冠玉

     古時人們將美玉綴在帽子上,原比喻陳平像帽子綴玉一樣外表好看內裡空虛,後轉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24.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犧牲,不願苟全性命。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傳》。



  25.璞玉渾金

     未經雕琢的玉為璞玉,未經冶煉的金為渾金。指天然美質沒有人的修飾。比喻人的品質淳樸,沒有受過壞的影響。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26.拋磚引玉

     直意拋出磚引回玉來,比喻自己先發痔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目的在於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出自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從穩禪師》。



  27.被褐懷玉

     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卻懷抱美玉,比喻身懷絕技,不在人前顯露。出自《老子》第七十章。 



  28.完璧歸趙

     璧是和氏璧,為戰國時趙國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謊稱以15城來換和氏璧,趙王不敢拒絕,但又怕受騙,只好派藺相如攜璧去見秦王,發現秦王的騙局後施巧計奪回和氏璧送回趙國。成語用於比喻把原物完整歸還本人。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9.亭亭玉立

     亭亭指聳起的樣子,玉立比喻身長而美麗,形容女子身材頎長秀美或花木形體挺拔俊秀。出自沈復《浮生六記‧閏名記樂》。



  30.一片冰心在玉壺

     形容淡泊名利不熱中於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



  31.化干戈為玉帛

     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紡織品,是指會盟和好送的禮物,指沖突解決雙方和好,比喻變戰爭為和平。



  32.珠圓玉潤

     像珍珠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溫潤,形容歌聲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暢,即所謂「珠圓玉潤,四面玲瓏」。出自周濟《司辯》。



  33.珠聯璧合

     將美玉珍珠有機的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漢書‧律歷志上》。



  34.珠圍翠繞

     被珍珠和翡翠圍繞著,可形容貴婦人妝飾華麗或形容貴人隨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濟濟。出自《元曲選‧鄭德輝<倩女離瑰>》。



  35.珠玉在側

     比容貌德才都超過自己的身邊人,比較下深感慚愧,即「珠玉在側,自慚形穢」。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36.玉石俱焚

     玉和石頭一塊被破壞,比喻好的壞的同歸於盡。出白《尚書‧胤征》。



  37.白玉微瑕

     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點。出自《陶淵明集序》。



  38.白璧無瑕

     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無缺點。出自《景德傳燈錄‧延眼禪師》。



  39.瓊樓玉宇

     形容月中宮殿華麗精美(美玉做樓神仙的住所)。出自晉‧王嘉《拾遺記》



  40.瑕瑜互見

     比喻人有優點也有缺點。出自《閒情偶寄‧詞曲部》。



  41.瑕不掩瑜

     形容缺點掩蓋不了優點。出自《禮記‧聘義》。





  二、玉的文化蘊涵 



  1.玉是權勢的象徵真玉稀缺難得,古時被認為是神物,因此,玉寶曾經是天命王權最高利益的神靈牌位,是舊禮教綱常的標簽索引,玉作為中國儒釋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積著歷代統治階級的追求和祈望。此點在成語中有突出的表現:「金口玉言」代表至高無十的帝王君主,每句話都是人民的「真理」;「金科玉律」指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法律法規也是神聖不町更改的。龍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達天帝下繞宮廷,古代神樂的「金振玉聲」等成語已將我國古代的王權、神權烘托的無以附加,秦代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誰得到它,誰才是真命天子。 



  2.玉也是財富的象徵盤庚把貝和玉連稱,凡古代玉璧皆價值連城,為了占有,不惜發動戰爭,「完璧歸趙」是發生在戰國後期的故事.趙惠王得到楚國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給趙王,說願意以十五城邑來交換。趙王無奈派藺相如出使秦國,秦昭王收璧後不再談換城之事。藺相如略施巧計使和氏璧重歸於趙國,從此典故廣為流傳,可見當時美玉價值連城,絕非誇張。此外,「堆金積玉」、「金玉滿堂」、「錦衣玉食」等成語也都說明玉的財富象徵意義。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象徵人的美包括形體,才智和道德等方面。「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妝玉琢」等是對人體美的表述;「璞玉渾金」、「冰清玉潔」、「被褐懷玉」、「一片冰心在玉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等為人的品德高笢尚的表述;「懷瑾握瑜」、「金友玉昆」、「金玉滿堂」等是對人才華出眾的表述;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喻虛偽表裡不一的人的成語。 



  4.玉還是和平的象徵 我國遠古黃帝之時,以玉為兵,開創了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的玉器時代。這個時代用玉琢製成生產工具、兵器、祭器、禮器、佩器等已成為社會物質文明的主體。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歷史卻留下了,為防止「玉石俱焚」,採用「化干戈為玉帛」的外交政策.防止戰爭,維護和平等成語。為維護領土主權,祖國統一,還流傳「金甌無缺」等成語。 



  5.玉和玉器既是物質財富也是精神財富,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能動地意識定向人文物物化的結果與玉相關成語也有物質和精神財富兩方面的表述。還有的成語是人和物雙關的表述。 





  三、相關成語的構成機理和形成的文化背景 



  1.石崇拜機理

    石頭是天地間的自然物。人是隨著對石頭的認識和利用而產生的。據報道,在埃塞俄比亞東北部阿法地區發現的一批石器,距今約250萬年,是迄今所發現的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木棍和石器等簡單工具的使用後,猿進化成人。據我國境內考古確認在170萬以前,元謀人就有了使用火的證據。到50萬一60萬年以前的北京人時代,不僅有了使用火的證據,也發現了打製石器的遺存。古代天然火種來自雷電,更重要的採用擊石獲得,火的發現,使人類從「生食」到「熟食」,是人類從自然跨人人文化境界的重要標誌。人類對石頭的利用,除石器取火之外,還有石洞的利用。人和石的關系除了利用還有對石頭的認識中演化出來信仰的一方面。石頭堅硬而耐久不變,滄海桑田,天荒地老,變化無常,而石頭都巍然屹立,人類認為石頭是有靈的,從而產生了敬畏的心理,產生了石頭崇拜和有關石頭的神話傳說。



  早晨,太陽最先照到山崗上的石頭而留下移動的影子,於是石頭成為人們太陽崇拜的對像。古代先人祈盼人壽年豐,石頭象徵不朽不老永生,春天拜石祭谷,拜石求子,至今有的少數民族還有拜石求子習俗。南北各地都有「石敢當」保平安的習俗。玉為石頭之美者也,玉文化包含對石崇拜的繼承和發展。 



  2.玉的天命觀

    古代先人認為玉乃「上天之石」,所以從原始社會開始,就以玉製成人們崇拜的圖騰和祭大地眾神的禮器.如「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山海經》稱玉乃神靈的食品,《玉海》、《尚書大傳》、《大戴札記》等占籍稱,黃帝堯舜禹時代西王母(神話人物)乘自鹿來朝獻玉器,因此,玉成了人與神溝通的「橋梁」,從而形成玉的天命觀,秦始皇得到「通靈」的和氏璧,而成「授命於天」的中國第一位皇帝。 



   3.玉德說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將君子之德與玉之特性相比較提出「君子比德如玉」,使得佩玉之風盛興,以致「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思理白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敷以遠聞,智之方也:不繞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將「仁」、「義」、「智」、「勇」、「潔」,的五種德行,都蘊涵在玉的特性中,這是由玉的十一德和九德說發展而成。 



  4.金玉和珠玉說

    金為我國發現較少的貴金屬,玉乃石之美者。金玉泛指物質財富,但其社會蘊涵極其豐富,成了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神奇的精神力量;不僅與金玉相關的成語將王權神權表現德淋漓盡致.連黃色也成了中國的帝王之色。 

珠玉說:《墨子》稱:「和氏之璧,諸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寶也」,說明自古中國文化上就有將珍珠和寶玉結合起來說明「珠玉」是財富的象徵。後來隨著翡翠(硬玉)的發現利用,珠翠結合的歷史成語也愈來愈多。 



  5.玉的宗教地位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有機整體的一部分,無論是世界性的還是地區性、民族性的宗教,無論是原始宗教還是神學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離不開玉石的。因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故神殿中玉石較少,在聖城麥加神殿中,供奉的作為本教至高無上的神的化身是一塊黑色隕石,基督教用碧玉、藍寶石紫品等十二種寶玉石作聖城十二塊基石,佛教規定黃金、白銀、青玉、珊瑚;琥珀、珍珠、玻璃為佛教七寶。道教的法器上有珍珠、水晶、青玉、白玉、玻璃多種玉石。用來裝飾宗教聖地、極樂世界、神殿廟宇佛像製作法器,佛塔寺院。在泰國曼谷佛寺和塔上有寶玉20多種。在我國青海塔爾寺所見之寶玉石近30多種。宗教的需求促進了寶玉石的發展豐富著玉文化的內容,也為相關成語典故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條件。












淺談玉的分類和產地



  一、和闐玉



  分布於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闐——於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崑崙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和闐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閃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4度。和闐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經長期分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乾涸,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岩層開採的稱山料。現已發現的用和闐玉製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後,和闐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材,均為採集材料,至清代始開採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製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萬零七百餘斤,即採自密勒塔山中。



  和闐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淨度,其主要品種有:



  ①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淨、細膩、光澤潤澤,為和闐玉中的優良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製玉的繁榮期,都極重視選材,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②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閃透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都極推崇羊脂白玉。



  ③青田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差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闐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④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淨、質地細膩、含閃透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是歷代製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



  ⑤黃玉: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與「皇」諧音,又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⑥糖玉:氧化鐵滲入閃透石或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稱「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色的稱「粉玉」。糖玉常於白玉或素玉稱成雙色玉料,可製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製成鼻煙壺,稱「金銀裹」亦能增殖。



  ⑦墨玉:閃透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鬚、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墨,價值高於用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其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以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⑧碧玉:產於准噶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碧玉含閃透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二、獨山玉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採獨山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獨山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我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鏈等飾物。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



  ①綠獨山玉:綠至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②紅獨山玉:又稱「芙蓉玉」。色呈淺紅至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③白獨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紫獨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⑤黃獨山玉:色呈黃綠色。



  ⑥黑獨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



  ⑦青獨山玉:色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⑧雜色獨山玉:多種顏色混雜的獨山玉。



  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三、岫玉



  產於遼寧岫岩縣,故又稱為岫岩玉。



  岫玉屬於蛇紋石質玉石,顏色多種多樣,以淡綠為主,兼有黃、白、褐等色,質地較細膩,具油膩或蠟色狀光澤,半透明。



  岫玉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時有發現,說明他的應用歷史悠久。岫玉由於顏色美觀,硬度低,加工性能良好,製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陳設玉時常被列為首選玉種。還被廣泛用來製作各種小飾件以及人物、動物等工藝品。



  與遼寧岫玉同屬蛇紋石質玉石,我國還有如下品種:



  ①南方岫玉:簡稱「南方玉」,產於廣東信宜,故又稱「信宜玉」,顏色暗綠至綠色,透明度低,蠟質感重。為較低檔玉雕原料,一般用來製作大型玉雕擺件等。



  ②祁連玉:又稱「酒泉玉」和「酒泉岫玉」,顏色為墨綠色,內含黑色斑點和團塊、條帶,半透明,質量較差。



  ③崑崙玉:又稱「崑崙岫玉」,玉質與遼寧岫玉很相似,但透明度較差。產於新疆崑崙山麓。



  ④京黃玉:又稱「京黃岫玉」,顏色淡黃至黃色。產於北京十三陵老軍堂。



  ⑤莒南玉:又稱「莒南岫玉」,顏色呈黑綠色,產於山東莒南縣。



  ⑥雲南玉:又稱「雲南岫玉」,顏色呈綠色,常含有綠泥石。





  四、「八三玉」翡翠



  1983年在緬甸北部發現一種新類型的翡翠玉類,由於特殊的地質環境,物理、化學特性的差異,飾品的特殊觀感性,定名為八三玉。



  民間也有稱為「巴山玉」、「爬山玉」,也有的稱為「硬鈉玉」、「鈉長硬玉」,在「種」的分類上,也有將其列為「八三玉種」。



  八三玉的岩石學名稱為「蝕變硬玉岩」。具半自形-他形粒狀變晶結構、纖維狀變晶結構,條帶構造、碎裂構造、裂斑構造、糜稜構造、角礫構造。硬玉礦物受擠壓、變形、波狀消光及硬玉的再結晶現象十分明顯。硬玉礦物結晶粒度一般在1mm以上,最大的實測達4mm,壓碎、糜稜化後的硬玉礦物結晶粒度一般在0.01mm以上。



  八三玉的結構、構造、礦物特徵,綜合反映了蝕變硬玉岩是受到了強烈地質應力作用的結果,因此八三玉的顯微裂隙、微裂隙及晶粒間的晶間隙都十分發育,硬玉解理在變形過程中呈張性裂開也十分普遍。



  八三玉料的原始透明度與晶粒大小,裂隙發育程度,蝕變等因素有關,晶粒大、裂隙少、蝕變弱則透,一般不透明-微透狀,優化處理過的八三玉呈半透明狀。八三玉的顏色以乳白、灰白、淺綠為底色,底色中常嵌布著綠、暗綠、墨綠色雲朵狀、浸染狀、脈團塊色斑,尤如飄花。



  蝕變硬玉岩的礦物成分主要是硬玉,少量綠輝石、鹼性角閃石,次閃石為蝕變產物。



  通過大量的八三玉鐲檢測獲得的結論,八三玉應定位於由硬玉為主要(90%)礦物成分組成的翡翠范圍,由鈉長石組成的鈉長石玉不屬八三玉范疇。



  八三玉由於內在結構的疏鬆,大部分需要優化處理,用聚合物充填方法使八三玉內部及外表達到完美,但八三玉也不能都認同為「B貨」概念。



  八三玉「B貨」是優化處理中聚合物充填的最佳范例,是使玉感達到最佳境地,是對玉石資源最有效的利用。



  八三玉「B貨」的一出現就被初識玉的消費者接受,主要原因是八三玉「B貨」有很好的外表美,相適應的便宜價格,在邊貿地區(騰沖、瑞麗)玉鐲的批發價一般200-300元/只。



  八三玉「B貨」玉鐲是主打產品,底色多呈乳濁白色、淺綠色,半透明狀,常有綠、暗綠色飄花,紫外下具藍白熒光,密度3.30g/cm3,具稻田乾裂結構,敲擊玉體音沉悶。



  為使八三玉「B貨」玉鐲質地、色澤能保持得長久一些,佩戴時應避免與熱水浸泡,太陽光的曝曬,經常用濕毛巾擦洗,吹乾後在絨布上拋光,切忌用有機溶劑(酒精、香蕉水)擦洗。





  五、綠松石



  綠松石又稱「松石」,是一種具有蔚藍色的玉料。它是美國西南部人以及世界穆斯林特別喜愛的玉石品種。綠松石象征著勝利和成功,在世界習俗中被定為12月的誕生石。



  綠松石的晶體很微小,蠟狀光澤,不透明。多呈天藍色、暗藍色、綠藍色、綠色及綠白色,顏色均一的塊體上,常分布有白色條紋、斑點或黑褐色鐵線。



  優質的綠松石主要用於製作戒面、耳墜、胸墜或雕琢佛像、仙女、山水、花卉等作品。





  六、瑪瑙



  瑪瑙一詞源於佛經,因其紋彩顏色「色如瑪瑙」而得名。我國的瑪瑙產地分布廣泛,幾乎各省區都有,主要產地有黑龍江、遼寧、內蒙、河北、湖北、新疆和江蘇等地。



  質純的瑪瑙呈白色,因往往含有色素離子或其他雜質,而呈紅、灰、褐、藍、綠等色,以紅、白兩色較多見,光彩奪目,顏色環帶相間美麗無比。瑪瑙一般都有昜環紋帶,如無環紋帶,則稱為玉髓,檔子比瑪瑙要低。



  瑪瑙和玉髓的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縞瑪瑙:有很細的直線狀平行紋帶,紅縞瑪瑙是最珍貴的品種。



  ②水膽瑪瑙:天然出產的瑪瑙,中空而含有「水膽」稱為「水膽瑪瑙」。水膽數目可分為「一膽」、「雙膽」等,以膽大水多,透明度高為佳,是珍貴的玉材。



  ③火瑪瑙:在環帶中閃現火紅的光澤,故稱為「火瑪瑙」。



  ④東紅瑪瑙:日本產的紅瑪瑙。



  ⑤綠玉髓:顏色呈粉綠色,無環紋帶。



  ⑥紅玉髓:顏色呈紅色,無環紋帶。



  ⑦碧石:顏色呈紅、黃褐、灰綠等色,為成分不純的玉髓,按顏色分為「紅碧石」、「綠碧石」等。





  七、梅花玉



  產於河南汝陽縣,又稱「汝洲玉」。磨光加工後,呈現美麗的梅花圖案或其他花紋,故名。玉質致密,底色有黑、褐紅和灰綠三色,以黑底色為佳,梅花紋顏色有紅、綠、白三色花紋同時出現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為精品。





  八、青海玉



  產於青海,故名。外表美觀,顏色為白底或淺灰底加綠色斑紋,玉質較細膩,呈半透明狀。由於其外觀與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





  九、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種含鈉和鈣的鋁硅酸鹽礦物。顏色呈暗藍、天貌藍或紫藍,玉質不透明,具有玻璃光澤,硬度5-6。青金石由於顏色莊重,常被製成佛像、佛珠、鼻煙壺、瓶護以及鐘錶殼上的飾物等,色佳者也用於做戒面。青金石以顏色鮮藍、質純和含少量黃鐵礦金星者為上品。





  十、芙蓉石



  芙蓉石又稱「玫瑰石英」、「薔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種桃紅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塊體,有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硬度為7。中國的芙蓉石出產於新疆、雲南、內蒙古等地,優質的芙蓉石出產於巴西。芙蓉石主要用於雕琢項鏈、雞心以及小型擺件等。芙蓉石以色深為佳,桃紅色越深越好,如近於白色的淡桃紅色則價值甚低。





  十一、馬來玉



  產於馬來西亞,為一種用綠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岩,具玻璃光澤,硬度7。外觀翠綠,透明度較高。馬來西亞原料豐富,價值低廉,適合製作一些低檔飾物。





  十二、東陵石



  產於印度,是一種綠色含鉻雲母石英岩,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布猶如群星的綠色鱗片,十分美觀。為石英岩玉石中的優質品種,主要被用於製作串珠項鏈等飾物。





  十三、密玉



  產於河南密縣,故名。又稱河南玉。半透明,顏色白色——淺綠色,用作玉料大多經染色而成,主要有蘋果綠和橙紅色,以綠色絕色為佳,大多用於製作首飾或擺件,屬低檔玉料。





  十四、貴翠



  產於貴州,故名。又稱貴州玉。顏色呈淡綠色,具玻璃光澤,但不純和,雜質多,似劣質翡翠,屬低檔玉料。





  十五、京白玉



  產於北京郊區,故名。質地細膩,純白均一,光潤油潤,用它製作的玉雕品晶瑩剔透,是頗受歡迎的玉種。





  十六、木變石



  因其外貌似木質,故名。玉質致密堅硬。硬度7。有黃、黃褐、褐紫、藍、藍綠、藍灰等色,其中黃色而具有貓眼效應的稱為鷹睛石,褐藍相間的則稱為斑馬虎睛石,以鷹睛石價值最高。



  優質鷹睛石,藍色美麗,主要用於製作手鐲、戒面等。具有貓眼效應的虎睛石,則主要用於製作手鏈珠和項鏈珠,也有以大粒原料製成蛋形戒面的,但因貓眼死板,價值不高。





  十七、藍田玉



  產於藍田,故名。藍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藍田玉質地細膩,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顏色主要有米黃色和蘋果綠色,被大批用以製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歡迎的低檔玉材。





  十八、靈璧玉



  產於安徽靈璧縣,故名。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名玉之一。其品種頗多,最著名的有紅皖螺、灰皖螺及碧雲石。硬度3-4,硬度較低,經加工磨亮後,光潔照人,適於製作花卉、人物和動物等工藝品。





  十九、白雲玉



  產於內蒙古白雲鄂博,故名;又稱白雲鄂博玉。質地細膩,加工性能良好。優質的白雲玉在灰綠色的內裡閃現出絢麗的「金線」或「金星」效果,適於製作成硯台、筆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藝品。





  二十、百鶴玉



  產於湖北省鶴峰縣,又稱「五花石」。質地細膩,加工後花紋美麗,圖案清晰,有圓形、圓錐形、長條形等,顏色呈果綠、奶白、霞紅等,製作成工藝品,藝術價值頗高。





  二十一、孔雀石



  因其頗似孔雀尾翎的翠綠色,故名。具玻璃光澤,微透明。屬低檔玉材,其質優者,可製作項鏈、戒面、雞心等飾物。但也有極個別顏色鮮艷、構造奇特者,身價不菲,相當昂貴。





  二十二、烏蘭翠



  產於青海烏蘭縣,因其色澤翠綠,故名。顏色呈灰綠、暗綠和翠綠等不同程度的綠色。以白底色帶濃綠翠斑的烏蘭翠價值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於加工成玉鐲、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飾件,由於光澤不佳,加工性能差,屬於低檔玉材。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為墨做得幾回床?



文:張宏書




  墨床是在研磨時稍事停歇,以供臨時擱墨的文房用具之一。多為木、玉、瓷所制,形狀或為床式,或為几案式。




  墨床亦稱墨架、墨台,通常不會太大,寬不過二指,長不過三寸。造型或曲折,或簡練。


 


  墨床是何時出現的?按理說,有了墨就應該有擱墨的物架,作為文房專用的墨床的出現應不會晚於宋朝,但史書的記載卻很晚。




  墨床雖然早在宋元時期就已出現,但宋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所述僅限筆、墨、紙、硯。南宋末年趙希鵠的《洞天清祿集》將文房用品列為10項,無墨床。成書于明初的《格古要論》又將文房用具分為13類,也無墨床。到了明末屠隆的《考槃餘事》一書,列出的文房器物已發展到45種之多,且功能明確,已有了筆擱、筆床、筆船、墨匣、糊斗、腕枕,但也無墨床。直到清代墨床才始見於記載,並從乾隆朝開始廣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墨床產生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文獻亦鮮有記載。目前所見最早的為明代器物。明代由於製墨業的繁榮,墨床也隨之流行,它的外形常與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樸素渾厚之風,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線條勁挺,稜角分明,表面紋飾極淺,呈平面化,有的乾脆製成光面通體不加任何雕飾,明代樸素渾厚之風極為明顯。明代墨床除玉質外,還有木嵌玉墨床,但傳世品極為少見。




  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時期,墨床的製作材質,也從古銅、玉器,發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瑪瑙、翡翠、景泰藍。




  清代玉墨床多為几案形,但較明代雕工細膩。清代玉墨床的另一特徵是床面多有紋飾。如製成几案形,造型簡單,線條圓潤,案面雕有東坡遊赤壁圖等,淺浮雕的技法純熟,紋飾層次分明。


從傳世的墨床來看,玉質墨床最多,也最為精緻。玉質墨床溫雅圓潤,置於書案之上,極有情趣。




  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有大量製造玉質文具的記載,其中便有相當數量的玉墨床。清代的玉墨床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形狀扁薄,其下有木座,墨床上大多有平雕花紋;另一類則為立體形狀,造型富於變化,有的取書卷式,有的仿傢俱式,古樸而清雅。另外,還有一種玉墨床,用舊件改製,如明代的素面玉帶板與劍鞘上的玉,將它嵌在紫檀上,就成了一件雅致的墨床了。




  清代木墨床多用玉鑲嵌床面,如嵌玉雕墨床,几案形,紅木座上嵌有白玉牌,雕飾有花叢鸚鵡紋。紅白相襯,別有韻味,多為清早期器物。




  清代瓷質墨床較多,但形制不外乎几案形、床形兩種。最為常見的是几案形墨床、筆架兩用器物。墨床在文房用具傳世品中最為少見,收藏難度較大,不易形成系列。




  墨床的最初用途是承載墨塊。現在,研墨寫字已不再普遍,墨床為墨塊也做不得幾回床了,其更加突出的作用是裝飾和觀賞了。












文章內容取自於此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漫談中國五大玉種




 



1.藍田玉



  產於陝西省藍田縣。藍田玉外觀為黃色、淺綠色,不透明, 硬度為摩氏4度。屬蛇紋石化的透輝石類。藍田玉開採歷史悠久, 見於漢書,張衡及班固等文獻記載。現仍有玉石礦生產。 因產量不多,漢代以後,各地均採用和闐玉為玉材。 所以藍田玉開採和應用漸漸失傳。以至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 中稱,藍田為蔥嶺(昆侖山)的別名,藍田為儲運玉石之地等推論。 地質部門曾對現尚開採的藍田玉進行了考察。 據寶石協會副會長弈秉璈的研究,陝西咸陽茂陵附近出土貌的大型「 獸面紋玉鋪首」即採用藍田玉製作, 可知漢唐人盛贊的藍田美玉的產地即在當時京城附近。







2.南陽玉



  南陽玉的礦區地處河南省南陽縣的獨山,又稱「獨山玉」簡稱「 獨玉」。南陽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純淨, 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為5. 5至6.5度。南陽玉為多色玉石。 常見為兩種或三種以上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鮮艷,分別稱為: 水白玉、白玉、烏白玉、綠玉、綠白玉、天藍玉、翠玉、青玉、 紫玉、亮棕玉、黃玉、黃蓉玉、墨玉及雜色玉等。 南陽玉開採歷史悠久,陝西神木縣石峁墓葬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1952年發現的殷墟玉器, 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都發現了以南陽玉為玉材的例證。 現陳列於北海團城的元代瀆山大玉甕,也是用南陽玉琢製的。 據文獻記載,南陽玉的開採在漢代已有相當規模。 至今獨山上還有一千多個古代採玉的礦坑, 可見南陽玉開採的歷史之久,規模之盛。南陽玉的儲量相當豐富, 至今仍可形成規模生產。







3.酒泉玉



  產於甘肅祁連山脈,因而又有祁連玉之稱。屬蛇紋石族玉石。 半透明,以綠色為多,帶有均勻的黑色斑點。硬度為4. 5度至5度。酒泉玉的開採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 武威皇娘娘台遺址出土的齊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酒泉玉製成。







4.岫岩玉



  因主要產地在遼寧岫岩而得名,又稱岫玉。屬蛇紋石, 形成於鎂質碳酸岩的變質大理石中,我國這種地質環境的礦床很多, 因而類似岫玉的產地很廣泛。岫玉外觀呈青綠色,黃綠色。半透明、 拋光後呈蠟狀光澤,硬度為3.5度至5度。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所用玉材,產於岫岩境內細玉溝,俗稱老玉, 為透閃石軟玉。 商代婦好墓出土玉器多數玉材與岫岩瓦溝礦產岫玉近似。 瓦溝礦鈾玉開採歷史悠久,儲量豐富。為我國當前主要產玉礦區, 產量占全國60%左右。







5.和闐玉



  分布於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於闐、 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 和闐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輝石, 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 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 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5.5度至6.5度。 和闐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 經長期風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 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乾涸, 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岩層中開採的稱山料。 現已發現的用和闐玉製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 春秋戰國以後,和闐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材,均為採集籽料, 至清代始開採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製的大禹治水玉山, 青玉材重一萬零七百餘斤,即採自密勒塔山中。



  和闐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淨度。其主要品種有:

  

  ①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淨、細膩、 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優質品種。在漢代、宋代、 清代幾個製玉繁榮期,都極為重視選材, 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②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 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 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極推崇羊脂白玉。



  ③青白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區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 為和闐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④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淨,質地細膩, 含透閃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 是歷代製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



  ⑤黃玉:基質為白玉, 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 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 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秋葵黃極罕見, 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為「皇」諧音,有極稀少, 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⑥糖玉:氧化鐵滲入透閃石形成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呈「 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的稱「粉玉」。 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構成雙色玉料,可製作「俏色玉器」。 以糖玉皮殼籽料掏腔製成的鼻煙壺,稱「金裹銀」亦能增值。



  ⑦墨玉:透閃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成黑色。 墨玉多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名為「烏雲片、 淡墨光、金貂鬚、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黑, 價值高於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 因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於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⑧碧玉:產於准葛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 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 碧玉含透閃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 為中檔玉石。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論田黃石的九德






 



  田黃石自清代以來,以其溫潤、細膩、潔淨的質地,絢麗多彩的色澤和石紋,贏得廣大愛印人士和鑒藏家的喜愛,被譽為「石帝」、「石中之王」。印石何其多也,但無石可出其右。近年將其評為「國石」的呼聲越來越高,並在中國寶石協會和國家地礦部聯合舉辦的「中華國石定名」評選中,以全票通過的絕對優勢,榮登五種名玉之首,只等國家權威機構批准了。




  鑒識田黃石,可以從色澤(以黃金黃、枇杷黃最常見,紅田、白田珍罕,桐油地屬下品,黑田多粗劣)、石形(多呈自然塊狀)、石皮(有的田黃有黃、黑等色皮)、格(田黃多有紅、黃、無色笢等特有的格紋)、石紋(有蘿蔔紋、網狀紋、水流紋、棕粒狀等多種自然紋路)等方面來鑒識,但更主要的是從質地上來鑒別。章鴻劍《石雅》中說「首德而次符」。就鑒賞玉石而言,「德」是玉石的質地,「符」是玉石的色澤。品評玉石的質地是第一位的,而色澤是第二位的,處於從屬地位的。




  著名壽山石研究專家石巢、方宗珪等在他們的專著中,都提出田黃有「六德」、「三賤」。「六德」是細、潔、潤、膩、溫、凝,「三賤」為粗、鬆、脆,這幾乎成為當前壽山石研究界的共識。這些是壽山石界多年來品評鑒賞經驗的結晶,其科學性是不可否認的。但細心鑒識品味田黃,似乎又覺得意猶未盡,「六德」尚未全部概括出田黃質地的美德。田黃質地之美不只是「六德」,而可以歸納為「九德」。即:




  細:乃粗之反。田黃石的組成分子極為細微,用肉眼或一般的放大鏡看不到其組成顆粒,細則勻淨,這是一切美玉寶石所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




  結:為鬆之反。指田黃的組成分子極為緊密。石結是堅實耐用,不易碰傷,雕刻花紋或治印不易模糊,不易崩壞;石結則光澤正、亮、好,石質粗鬆光澤則黯然不正;石質若細而結,入手則有滑感,反之則粗澀格手。




  溫:乃涼之反。田黃石埋藏於壽山溪旁的田土裡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年,時期可能還有溫泉浸泡,入手有溫和之感,水坑之石,或其它蘊藏條件較差之石,入手不如田石溫和,有的甚至有陰涼之感。




  潤:為乾之反。田黃石因長期受溪水的浸漬,石質很滋潤,不乾燥,不脆,撫之宜手,刻之不易碎裂剝落。




  潔:乃雜之反。即田黃石的組成分子極為純淨,沒有什麼「虱卵」、「花生糕」、「金砂地」等雜質,看上去非常純淨可愛。




  嫩:為老之反。田昜黃石的上品,如田白、橘皮紅、黃金黃等,其質地皆如嬰兒之膚,柔嫩可愛。而劣質田黃或其他下等印石,則有老、乾之病,觀之、撫之則生厭惡之感。




  膩:乃枯寡之反。如久泡油中,石質油性好。油性好則石性較穩定,小的碰傷以手撫摩即可愈合。油性差則乾寡枯澀,不但欠美感,而且易生裂痕或白點。溫潤細膩則如玉女之膚,美妙異常。




  凝:潔、結而潤者即為「凝」乃黯濁之反,呈凍狀或半透明。凝之甚者,即為晶瑩、全透明。田黃石一般呈微透明或半透明。




  靈:為滯澀之反。上品田黃有靈氣,有天生寶氣,如有生命之光在閃動。但這種光同時又是內斂的、蘊藉的,沒有火氣,沒有奪目炫耀之氣,沒有浮華虛躁之氣,沒有市井煙火俗氣。這種寶光也就是田黃的靈魂之光了,如與鑒藏者的心靈感會,則更為賞心悅目。




  田黃有九德。具八、九德者,為上品田黃,如黃金黃、橘皮紅、橘皮黃等;具五至七德者,為中品田黃,如桂花黃、雞油黃等;四德以下者,為下品田黃,如桐油地、蕃薯黃、肥皂黃等。「九德」也可用於品評其它印石的石質,具六德以上者可謂上品印石;具三至五德者,為中品印石,具一、二德者,為下品印石;一德不具,乃石之最賤者,不入品評之流。











文章內容取自於此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明式家具雕刻藝術


文:王念祥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涵藏著無窮的美學意蘊,超凡脫俗,煥采生輝。它的美學價值遠遠超出了傳統家具本身的外在價值,實為中國古典藝術之奇珍。明式家具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精華,其造型和做工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明式家具的精品主要用於宮廷、王公貴戚及高層次的文人士大夫之家。製作年代為明中期至清早期,時間跨度 200 餘年。經典明式家具以其材質昂貴,做工精絕,式樣講究,數量稀少而稱雄。 




  一、溫潤似玉的名貴木材為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中國古人對明式家具雕刻制品最注重材質的選擇,對材質的要求幾乎達到了百般挑剔的程度。所謂「美玉無瑕」,往往被借用為評議材質價值品級的標准。材質要具有堅韌的質地,厚重的色澤,細密而透明的紋理。中國傳統木制家具的黃金時代之所以產生於明代,正得益於在此時獲得了大量名貴硬木良材。 



  明式家具雕刻藝術是以一定的材料,通過一定的工藝程式製作而成的。明式家具雕刻的審美特徵首先表現在材質的選擇上。明朝以來,海禁日益開放,帶來了發達的海陸交通貿易。大量名貴木材從東南亞及海南島源源不斷地運往內地,其中尤以紫檀木、黃花梨木、雞翅木為貴。因而名重後世的經典明式家具多用珍貴的硬木製成。這不僅為明式家具,也為明式家具雕刻的恢弘與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物質載體。 



  紫檀木從深黑到紫紅,有金屬般的色澤和綢緞般的質感,它的材質堅硬、紋理縝密,適於雕刻。它是古典家具最細膩的雕制木材,雕工精美者可達到穿枝過梗的程度。可以說,明式家具中以紫檀雕製而成的優秀作品足以代表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製作水平。 



  黃花梨木呈棕黃色或棕紅色,華貴而富有耐性,具有不易開裂、不易變形、便於造型、利於雕刻等諸多優點,是與紫檀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製作家具的最優良木材。 



  明式家具中的精品雕刻,把紫檀木紋路中細若游絲的精微、凝重沉穆的圓潤、勁健渾厚的質地發揮得淋漓盡致,又把黃花梨木溫潤似玉的情調、行雲流水的紋理、不翹不裂的特性運用得爐火純青。明式家具雕刻珍品歷經幾百年的風化,在器物表層形成了厚厚的包漿,宛如剔透瑩潤的美玉,備覺可愛。





  二、明式家具的發展與演變,始終是尚古樸與尚華麗二種審美觀交相並存。



  雕刻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摩崖洞窟、寺觀雕塑、琢玉山子、鏤牙刻犀、剔紅寶嵌等,無不異彩紛呈。雕刻體制規模,題材技法,至明而大變,竹木牙角器形成專門藝術,一躍而成為明清工藝美術之奇葩,燦爛奪目。 



  由於明式家具造型及做工源於漢唐,恢弘於明初,極見當時文人追崇古樸自然、不尚浮華的風氣;又由於經典明式家具主要用於宮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則在渾厚古樸之中增入諸多華美艷麗的雕飾以展示其貴族氣象。略感遺憾的是,上述情態尚未廣為人知,故人們往往忽視了兩個事實:第一,明式家具的發展與演變始終是尚古樸與尚華麗兩種審美觀念並存。第二,代表經典明式家具製作的宮廷家具恰恰體現了追求華美雕琢而兼含古樸內致的審美取向。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明式家具之雕刻藝術風范,不正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質」相兼的美學情趣之絕佳體現嗎? 



  了解了這一特殊現象之後,再來研究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就會發現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遠遠要比恢弘於明清時期的竹木牙角器精彩得多,豐富得多。經典明式家具的製作者大都出於民間工藝製作高手。據文獻記載:明代開山派竹刻大師朱松鄰、濮仲謙二家並不專事竹刻,而兼刻犀角、象牙、紫檀等雕製器物,由此可以推知,竹刻與犀、牙、木等刻件,往往是不分家的,因而,許多不同材質的雕刻精品很可能出於一人之手。 



  北京、蘇州、廣州有專門為宮廷及官宦人家製作經典家具的製作坊、魯班館。明末清初,宮廷還將民間家具製作大師請進宮內製作所需家具。據清代內務府檔案,雍正三年養心殿造辦處木作有制造疊落式家具的記載。顯然,明式家具的雕工,作為製作「第一技能」而受到古代皇族的高度重視。明式家具的雕刻精品,不少即出自宮廷造辦處能工巧匠之手,做工之精到今人歎為觀止。



  三、明式家具雕刻紋飾的基本形態。



  明式家具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就雕刻內容而言,大凡山水人物、飛禽走獸、花卉蟲魚、博古器物、西洋紋樣、喜慶吉祥等無所不包,豐富多彩。倘仔細推敲,其中頗有一些規律可尋。舉其大者,其雕刻紋飾形態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飛禽走獸紋:有螭龍紋、螭虎紋、鳳紋、麒麟紋、鹿紋、鶴紋、喜鵲紋等,大都選取人們崇拜喜愛之物,其中龍鳳之形尤為突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它剛強勁健,富於變化,性猛而威,能興雲作雨,封建時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征。龍紋多刻飾於宮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鳳,古人稱之為神鳥,百鳥之王,出於東方君子之國。每當天下大寧,其聲若簫,清高雍容。 

  明式家具雕刻中常見的飛禽走獸紋明顯帶有先秦及魏晉南北朝造像的遺風,雄渾而博大。使人們不由地想起霍去病石雕和許多漢代宮闕那樣的深厚拙樸,以及如武威銅奔馬及六朝陵墓石獸那般奔放勁健的風姿。 



  (二)吉祥花卉及人物紋:吉祥花卉紋有卷草紋、牡丹紋、纏枝紋、靈芝紋、梅花紋、荷花紋、雲紋等。中國吉祥花卉圖案的發展,源遠流長。自先秦發展至唐代,圖案紋樣的風格深受當時繪畫的影響,極具富麗堂皇、絢麗多彩之美。明式家具中的花卉人物吉祥圖案,正是繼承並弘揚了唐代的遺風,充分體現出一種強烈的雍容華貴、飽滿豪放的審美追求。山水人物則展現帶有情節性和故事性的畫面。 



  (三)仿古紋飾:有仿古玉紋飾,仿青銅博古紋飾等。明末清初,崇尚幽雅清靜,博古之風大興,考古、金石學成為時尚。博古圖案也因之成為家具的重要裝飾之一。在清紫檀木家具中飾以古玉紋飾者甚多,雕工細致,意境高古,儼然有金石拓本之美。 



  (四)西洋紋飾:清康熙年間,宮廷中大量使用西洋藝術匠師。這些西洋藝師的影響所及,主要在建築與繪畫方面,建築上,朝廷興建了中西合壁的圓明園;繪畫上,郎世寧把西洋繪畫藝術及裝飾風格介紹到中國,並用中國畫表現,傳統家具受其藝術滲透而出現了這一時期特有的西方裝飾紋樣的明式家具。西番蓮紋是西洋紋飾的代表,在西方它猶如中國的牡丹一樣備受人們的喜愛,並在雕刻上有著比牡丹更大的變形隨意性。 



  當我們清楚了明式家具雕刻所表現的基本內容之後,不難發現: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與先秦兩漢傳統藝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與同時期其他工藝製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展示了明清兩朝民族文化的精神,既表現了帝王富麗華貴的生活,也表現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時又反映了平民企望祥和幸福的美好願望。 



  四、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形式美學特徵 。



  由於歷史的原因,把明式家具稱之為藝術品,至今不過幾十年時間,對其認識與了解仍處於起步階段。一個時期以來,有些人認為明式家具的特徵是簡潔而樸素,因而排斥明式家具的紋飾與雕刻,乃至出現了非光素不足取的偏激觀點。事實上,紋飾與雕刻在明式家具中無所不在,即使被列入光素家具的一類,也充滿著奇異的裝飾色彩。 



  因美而生感知,是人類的審美本能。通過對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一定程度的接觸,我們不難品味出其間頗啟迪人審美靈感的美學意蘊。約而言之,凡有五端: 



  (一)明式家具優美的造型即是完整的雕塑傑作 。



  明式家具之所以能產生如此撼人心魄的魅力,除了製作家具的珍貴木材外,家具的造型是其主要特徵。我國傳統家具,就其造型而言,主要吸取了建築大木梁和壺門床及須彌座的組合形態。這種造型,把建築藝術的連接有序、穿插有度,以及壺門床、須彌座的穩定牢固、平衡和諧、美觀通透的東方美學神韻發揮到極至。明式家具無一不體現出方正凝重的三維造型。事實上,一件精美的明式家具無論它是精雕細琢,還是樸素無華,就其造型而言,已經是一件完美的雕塑傑作了。 



  (二)舒展流暢的曲線結構是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靈魂。 



  明式家具中不少使用圓材,使其彎轉有度,精巧流暢,以表現曲線美。這在圈椅的椅圈、燈掛椅的搭腦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明式家具中的羅鍋帳、三彎腿、透光、彭牙、鼓腿、內翻馬蹄、雲紋牙頭、鼓釘等,皆體現了我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家具裝飾美學的審美追求。這正是不易發現的明式家具裝飾美學的靈魂。因而,這種與整體家具融為一體的裝飾可謂是結構化的裝飾。它既具備了加固、支撐、實用的功能,又起到了點綴美化的作用。這種結構化的裝飾無不體現著雕刻工藝的特徵。 



  (三)線腳的走勢使明式家具裝飾產生極富動感的韻律。 



  傳統家具的線腳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形不外乎平面、凸面、凹面,其線不外乎陽線和陰線。但針對實物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線腳變化無窮,線和面的深淺寬窄、舒急緊緩、平扁高低,稍有改變便會使家具形態各異。根據不同的家具風格,采用不同的線腳,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因此,通過這種自然暢達的線腳走勢,我們完全可以品味到明式家具雕刻藝術中十分富於流動感的美妙韻律。 



  (四)鬼斧神工的雕刻手法使明式家具精美絕倫 



  精美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其雕刻技法,包括圓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圓雕,多用在家具的搭腦上。浮雕,有高淺之分,高浮雕紋面凸起,多層交疊;淺浮雕以刀代筆,如同線描。透雕,是把圖案以外的部分剔除鏤空,造成虛實相間、玲瓏剔透的美感,它有一面作和兩面作之別。兩面雕在平面上追求類似於圓雕的效果。透雕多用於隔扇、屏風、架子床、衣架、鏡台等。半浮雕半透雕,主要用在桌案的牙板與牙頭上,展示出一種撲朔迷離的美感。 



  (五)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形式美學原則 



  所謂美學原則,即是富有時代意義的某類藝術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美學規律,這種規律或原則,具有十分精粹的藝術內容,且有著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明式家具之雕刻作品,正散發著這種藝術氣息。 



  從明式家具諸多雕刻作品的藝術形式觀之,筆者以為足可歸納出三項頗為突出的美學原則:一曰點睛之筆,這是指在明式家具的顯要位置點綴以紋飾,給家具安上「眼睛」,使家具富有生命的活力。這種裝飾在椅具中常放在靠背板上方,力求創造靈動通透、主題突出的美學效果。二曰流動之線,這是指在桌案的牙板四周施以雕刻,以求家具在靜置中展現動態感,給家具環繞上一條流動的「飄帶」,以產生流動之美。這些家具腿足肩部多雕獸面,牙板多雕璃紋、鳳紋、花草紋,紋飾異常生動活潑。三曰工巧之韻,這是指家具雕刻極力表現奢華與繁縟,以達到熱烈華麗的審美效果。 



  中國傳統家具就其整體造型而言,立足於沉穩端莊、方正嚴謹,但雕刻紋飾卻與造型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無論山水花卉、鳥獸魚蟲,或是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大都具有熱烈奔放的特徵。這與端莊肅穆的明式家具造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沉靜的形體平添了一筆流動的性情。 



  總而言之,雕刻在明式家具藝術整體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明式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明式家具設計美學的智慧光芒,傳遞著明清兩朝工藝思想追求的審美情趣,它是中國雕刻藝術形式的輝煌創造,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又一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