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念祥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涵藏著無窮的美學意蘊,超凡脫俗,煥采生輝。它的美學價值遠遠超出了傳統家具本身的外在價值,實為中國古典藝術之奇珍。明式家具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精華,其造型和做工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明式家具的精品主要用於宮廷、王公貴戚及高層次的文人士大夫之家。製作年代為明中期至清早期,時間跨度 200 餘年。經典明式家具以其材質昂貴,做工精絕,式樣講究,數量稀少而稱雄。
一、溫潤似玉的名貴木材為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中國古人對明式家具雕刻制品最注重材質的選擇,對材質的要求幾乎達到了百般挑剔的程度。所謂「美玉無瑕」,往往被借用為評議材質價值品級的標准。材質要具有堅韌的質地,厚重的色澤,細密而透明的紋理。中國傳統木制家具的黃金時代之所以產生於明代,正得益於在此時獲得了大量名貴硬木良材。
明式家具雕刻藝術是以一定的材料,通過一定的工藝程式製作而成的。明式家具雕刻的審美特徵首先表現在材質的選擇上。明朝以來,海禁日益開放,帶來了發達的海陸交通貿易。大量名貴木材從東南亞及海南島源源不斷地運往內地,其中尤以紫檀木、黃花梨木、雞翅木為貴。因而名重後世的經典明式家具多用珍貴的硬木製成。這不僅為明式家具,也為明式家具雕刻的恢弘與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物質載體。
紫檀木從深黑到紫紅,有金屬般的色澤和綢緞般的質感,它的材質堅硬、紋理縝密,適於雕刻。它是古典家具最細膩的雕制木材,雕工精美者可達到穿枝過梗的程度。可以說,明式家具中以紫檀雕製而成的優秀作品足以代表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製作水平。
黃花梨木呈棕黃色或棕紅色,華貴而富有耐性,具有不易開裂、不易變形、便於造型、利於雕刻等諸多優點,是與紫檀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製作家具的最優良木材。
明式家具中的精品雕刻,把紫檀木紋路中細若游絲的精微、凝重沉穆的圓潤、勁健渾厚的質地發揮得淋漓盡致,又把黃花梨木溫潤似玉的情調、行雲流水的紋理、不翹不裂的特性運用得爐火純青。明式家具雕刻珍品歷經幾百年的風化,在器物表層形成了厚厚的包漿,宛如剔透瑩潤的美玉,備覺可愛。
二、明式家具的發展與演變,始終是尚古樸與尚華麗二種審美觀交相並存。
雕刻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摩崖洞窟、寺觀雕塑、琢玉山子、鏤牙刻犀、剔紅寶嵌等,無不異彩紛呈。雕刻體制規模,題材技法,至明而大變,竹木牙角器形成專門藝術,一躍而成為明清工藝美術之奇葩,燦爛奪目。
由於明式家具造型及做工源於漢唐,恢弘於明初,極見當時文人追崇古樸自然、不尚浮華的風氣;又由於經典明式家具主要用於宮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則在渾厚古樸之中增入諸多華美艷麗的雕飾以展示其貴族氣象。略感遺憾的是,上述情態尚未廣為人知,故人們往往忽視了兩個事實:第一,明式家具的發展與演變始終是尚古樸與尚華麗兩種審美觀念並存。第二,代表經典明式家具製作的宮廷家具恰恰體現了追求華美雕琢而兼含古樸內致的審美取向。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明式家具之雕刻藝術風范,不正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質」相兼的美學情趣之絕佳體現嗎?
了解了這一特殊現象之後,再來研究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就會發現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遠遠要比恢弘於明清時期的竹木牙角器精彩得多,豐富得多。經典明式家具的製作者大都出於民間工藝製作高手。據文獻記載:明代開山派竹刻大師朱松鄰、濮仲謙二家並不專事竹刻,而兼刻犀角、象牙、紫檀等雕製器物,由此可以推知,竹刻與犀、牙、木等刻件,往往是不分家的,因而,許多不同材質的雕刻精品很可能出於一人之手。
北京、蘇州、廣州有專門為宮廷及官宦人家製作經典家具的製作坊、魯班館。明末清初,宮廷還將民間家具製作大師請進宮內製作所需家具。據清代內務府檔案,雍正三年養心殿造辦處木作有制造疊落式家具的記載。顯然,明式家具的雕工,作為製作「第一技能」而受到古代皇族的高度重視。明式家具的雕刻精品,不少即出自宮廷造辦處能工巧匠之手,做工之精到今人歎為觀止。
三、明式家具雕刻紋飾的基本形態。
明式家具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的集大成,就雕刻內容而言,大凡山水人物、飛禽走獸、花卉蟲魚、博古器物、西洋紋樣、喜慶吉祥等無所不包,豐富多彩。倘仔細推敲,其中頗有一些規律可尋。舉其大者,其雕刻紋飾形態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飛禽走獸紋:有螭龍紋、螭虎紋、鳳紋、麒麟紋、鹿紋、鶴紋、喜鵲紋等,大都選取人們崇拜喜愛之物,其中龍鳳之形尤為突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它剛強勁健,富於變化,性猛而威,能興雲作雨,封建時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征。龍紋多刻飾於宮廷及皇族使用的家具上。鳳,古人稱之為神鳥,百鳥之王,出於東方君子之國。每當天下大寧,其聲若簫,清高雍容。
明式家具雕刻中常見的飛禽走獸紋明顯帶有先秦及魏晉南北朝造像的遺風,雄渾而博大。使人們不由地想起霍去病石雕和許多漢代宮闕那樣的深厚拙樸,以及如武威銅奔馬及六朝陵墓石獸那般奔放勁健的風姿。
(二)吉祥花卉及人物紋:吉祥花卉紋有卷草紋、牡丹紋、纏枝紋、靈芝紋、梅花紋、荷花紋、雲紋等。中國吉祥花卉圖案的發展,源遠流長。自先秦發展至唐代,圖案紋樣的風格深受當時繪畫的影響,極具富麗堂皇、絢麗多彩之美。明式家具中的花卉人物吉祥圖案,正是繼承並弘揚了唐代的遺風,充分體現出一種強烈的雍容華貴、飽滿豪放的審美追求。山水人物則展現帶有情節性和故事性的畫面。
(三)仿古紋飾:有仿古玉紋飾,仿青銅博古紋飾等。明末清初,崇尚幽雅清靜,博古之風大興,考古、金石學成為時尚。博古圖案也因之成為家具的重要裝飾之一。在清紫檀木家具中飾以古玉紋飾者甚多,雕工細致,意境高古,儼然有金石拓本之美。
(四)西洋紋飾:清康熙年間,宮廷中大量使用西洋藝術匠師。這些西洋藝師的影響所及,主要在建築與繪畫方面,建築上,朝廷興建了中西合壁的圓明園;繪畫上,郎世寧把西洋繪畫藝術及裝飾風格介紹到中國,並用中國畫表現,傳統家具受其藝術滲透而出現了這一時期特有的西方裝飾紋樣的明式家具。西番蓮紋是西洋紋飾的代表,在西方它猶如中國的牡丹一樣備受人們的喜愛,並在雕刻上有著比牡丹更大的變形隨意性。
當我們清楚了明式家具雕刻所表現的基本內容之後,不難發現:明式家具的雕刻藝術與先秦兩漢傳統藝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與同時期其他工藝製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展示了明清兩朝民族文化的精神,既表現了帝王富麗華貴的生活,也表現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時又反映了平民企望祥和幸福的美好願望。
四、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形式美學特徵 。
由於歷史的原因,把明式家具稱之為藝術品,至今不過幾十年時間,對其認識與了解仍處於起步階段。一個時期以來,有些人認為明式家具的特徵是簡潔而樸素,因而排斥明式家具的紋飾與雕刻,乃至出現了非光素不足取的偏激觀點。事實上,紋飾與雕刻在明式家具中無所不在,即使被列入光素家具的一類,也充滿著奇異的裝飾色彩。
因美而生感知,是人類的審美本能。通過對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一定程度的接觸,我們不難品味出其間頗啟迪人審美靈感的美學意蘊。約而言之,凡有五端:
(一)明式家具優美的造型即是完整的雕塑傑作 。
明式家具之所以能產生如此撼人心魄的魅力,除了製作家具的珍貴木材外,家具的造型是其主要特徵。我國傳統家具,就其造型而言,主要吸取了建築大木梁和壺門床及須彌座的組合形態。這種造型,把建築藝術的連接有序、穿插有度,以及壺門床、須彌座的穩定牢固、平衡和諧、美觀通透的東方美學神韻發揮到極至。明式家具無一不體現出方正凝重的三維造型。事實上,一件精美的明式家具無論它是精雕細琢,還是樸素無華,就其造型而言,已經是一件完美的雕塑傑作了。
(二)舒展流暢的曲線結構是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靈魂。
明式家具中不少使用圓材,使其彎轉有度,精巧流暢,以表現曲線美。這在圈椅的椅圈、燈掛椅的搭腦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明式家具中的羅鍋帳、三彎腿、透光、彭牙、鼓腿、內翻馬蹄、雲紋牙頭、鼓釘等,皆體現了我國歷史上劃時代的家具裝飾美學的審美追求。這正是不易發現的明式家具裝飾美學的靈魂。因而,這種與整體家具融為一體的裝飾可謂是結構化的裝飾。它既具備了加固、支撐、實用的功能,又起到了點綴美化的作用。這種結構化的裝飾無不體現著雕刻工藝的特徵。
(三)線腳的走勢使明式家具裝飾產生極富動感的韻律。
傳統家具的線腳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形不外乎平面、凸面、凹面,其線不外乎陽線和陰線。但針對實物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線腳變化無窮,線和面的深淺寬窄、舒急緊緩、平扁高低,稍有改變便會使家具形態各異。根據不同的家具風格,采用不同的線腳,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因此,通過這種自然暢達的線腳走勢,我們完全可以品味到明式家具雕刻藝術中十分富於流動感的美妙韻律。
(四)鬼斧神工的雕刻手法使明式家具精美絕倫
精美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裝飾手法,其雕刻技法,包括圓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圓雕,多用在家具的搭腦上。浮雕,有高淺之分,高浮雕紋面凸起,多層交疊;淺浮雕以刀代筆,如同線描。透雕,是把圖案以外的部分剔除鏤空,造成虛實相間、玲瓏剔透的美感,它有一面作和兩面作之別。兩面雕在平面上追求類似於圓雕的效果。透雕多用於隔扇、屏風、架子床、衣架、鏡台等。半浮雕半透雕,主要用在桌案的牙板與牙頭上,展示出一種撲朔迷離的美感。
(五)明式家具雕刻藝術的形式美學原則
所謂美學原則,即是富有時代意義的某類藝術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美學規律,這種規律或原則,具有十分精粹的藝術內容,且有著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明式家具之雕刻作品,正散發著這種藝術氣息。
從明式家具諸多雕刻作品的藝術形式觀之,筆者以為足可歸納出三項頗為突出的美學原則:一曰點睛之筆,這是指在明式家具的顯要位置點綴以紋飾,給家具安上「眼睛」,使家具富有生命的活力。這種裝飾在椅具中常放在靠背板上方,力求創造靈動通透、主題突出的美學效果。二曰流動之線,這是指在桌案的牙板四周施以雕刻,以求家具在靜置中展現動態感,給家具環繞上一條流動的「飄帶」,以產生流動之美。這些家具腿足肩部多雕獸面,牙板多雕璃紋、鳳紋、花草紋,紋飾異常生動活潑。三曰工巧之韻,這是指家具雕刻極力表現奢華與繁縟,以達到熱烈華麗的審美效果。
中國傳統家具就其整體造型而言,立足於沉穩端莊、方正嚴謹,但雕刻紋飾卻與造型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無論山水花卉、鳥獸魚蟲,或是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大都具有熱烈奔放的特徵。這與端莊肅穆的明式家具造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沉靜的形體平添了一筆流動的性情。
總而言之,雕刻在明式家具藝術整體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明式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明式家具設計美學的智慧光芒,傳遞著明清兩朝工藝思想追求的審美情趣,它是中國雕刻藝術形式的輝煌創造,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又一寶貴遺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