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從相關成語看玉的文化蘊涵


  玉的開發在中國歷史悠久,距今發現最早的玉器是1萬年前的遼寧海城小孤山仙人洞的3件軟玉砍斫器。玉器在中國光輝的歷史文化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藝術的百花叢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象徵著聖潔、高貴、美麗、堅貞。幾千年來,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對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玉文化成為神秘的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辭海》、《辭源》裡以玉組成的句子、成語、術語、人名、地名、樂器名等條目達370多條。從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中以玉喻人喻事的題材內容簡直是燦若星河數不勝數,浩如煙海。筆者文中擬從有關的成語來分析玉的文化內涵,借以提高對玉文化學習的自覺性,推動玉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一、我國與玉有關的成語典故 



  1.冰肌玉骨

    肌指皮膚,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膚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義是形容純潔而美麗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鬥艷。出自《莊子‧逍遙游》。

  

  2.冰清玉潤

    直意是指岳父像冰那樣清潔,女婿像玉那樣溫潤。古文中也有將翁婿稱為「冰玉」的。出自《晉書‧衛階傳》高濂《玉簪記‧琴桃》。



  3.冰清玉潔

    直意是指像冰那樣清明,像玉那樣純潔,形容操行清白、品格高潔,也可以比喻官吏辦事清明公正。即「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潔而正威,和而不褻」。出自《魏書‧廣陵王傳》



  4.不吝金玉

    直意是指不吝惜金玉,成語中的「金玉」是指寶貴的意思,不吝金玉是請人指教時的客氣話,是歡迎批評指正,希望不要吝惜寶貴意見。出自《初刻拍案驚奇》。



  5.堆金積玉

    金玉為細軟珍貴之物,一般在匣箱中鎖起,如果堆放說明金玉太多,形容占有的財富極多,也有的可能為顯富而為之,即「堆金積玉誇毫毅」出自李賀《昌谷集‧嘲少年》詩。



  6.粉妝玉琢

    直意為白粉裝飾的,白玉雕琢的。多形容雪景,也可形容小孩生活的白淨可愛。出白《紅樓夢》第一回。



  7.懷璧其罪

    直意身上藏有璧玉,因而成了過。轉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到嫉妒。即「匹夫無罪,懷璧乓罪」。出自《左傳‧桓十年》。



  8.懷瑾握瑜

    瑾瑜均為美玉別稱,直意是指衣裡懷著瑾,手裡拿著瑜。比喻人具有純潔優美的品德。即「懷瑾握瑜,窮不知所示」。出自《楚辭‧九章‧懷沙》。



  9.金科玉律

    科律均指法律條文;原來是形容法律條文盡善盡美,現在多指不可改變的條規。出自陳子良《平城縣陳子干誄》。



  10.金口玉言

    古代稱皇帝講的話,後來有時泛指說話不能改變。



  11.金石為開

     金石指最堅硬的東西(最堅硬的石乃鑽石也),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能被感動,形容人的真誠所能產生的感動力,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12.金題玉躞

     金題是指僉字題簽,玉躞系縛卷軸用帶上的玉別,直意指精美的書畫或書籍的裝潢,也有泛指裝飾精美的禮品。出自《通雅‧器用》。



  13.金相玉質

     比喻文章的內容和形式都很完美。如,王逸的《離騷序》:所指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報,永不刊滅者矣」。出自王逸《離騷序》。



  14.金友玉昆

     昆:兄弟。比喻一門兄弟「才德俱美」,「昆玉」為兄弟的美稱。出自《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辛攀》。



  15.金玉良言

     比喻非常寶貴的勸告。出自李嘉寶《官場現形記》第11回。



  16.金玉滿堂

     原來形容占有很多財富,黃金和美玉擺滿全屋.後來比喻人很有才能,學識豐富。出自《老子》第九章。



  17.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外表像金玉,內裡卻是破棉絮,比喻虛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實質壞的人或事。出自劉基《誠意伯集‧賣柑者言》。



  18.金枝玉葉

     指出身皇族的後代、王孫公子或出身高貴的公子小姐。出自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了宗》。



  19.錦衣玉食

     直意華麗的衣服,精美的食品.形容奢侈豪華的生活。出自《魏書‧常景傳》。



  20.昆山片玉

     昆侖山是產玉的.直意是昆侖山許多玉石中的一塊,用以表示謙遜,雖然是美玉,但昆侖山玉中的一片,有滄海一粟之意,後來轉用比喻眾美中之傑出者。出自《晉書‧隙冼傳》。



  21.蘭摧玉折

     用蘭草、美玉折斷比喻賢人夭折,哀悼有才華的人早死,也有轉意「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22.藍田玉生

     藍田是古代產玉的山名,比喻賢父生賢子。出自《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23.美如冠玉

     古時人們將美玉綴在帽子上,原比喻陳平像帽子綴玉一樣外表好看內裡空虛,後轉用以比喻男性的美貌。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24.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寧作玉器被打碎,不作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犧牲,不願苟全性命。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傳》。



  25.璞玉渾金

     未經雕琢的玉為璞玉,未經冶煉的金為渾金。指天然美質沒有人的修飾。比喻人的品質淳樸,沒有受過壞的影響。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26.拋磚引玉

     直意拋出磚引回玉來,比喻自己先發痔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目的在於能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出自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從穩禪師》。



  27.被褐懷玉

     直意是身穿粗劣衣服卻懷抱美玉,比喻身懷絕技,不在人前顯露。出自《老子》第七十章。 



  28.完璧歸趙

     璧是和氏璧,為戰國時趙國所有,秦昭王派人去謊稱以15城來換和氏璧,趙王不敢拒絕,但又怕受騙,只好派藺相如攜璧去見秦王,發現秦王的騙局後施巧計奪回和氏璧送回趙國。成語用於比喻把原物完整歸還本人。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9.亭亭玉立

     亭亭指聳起的樣子,玉立比喻身長而美麗,形容女子身材頎長秀美或花木形體挺拔俊秀。出自沈復《浮生六記‧閏名記樂》。



  30.一片冰心在玉壺

     形容淡泊名利不熱中於功名的品格。出自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



  31.化干戈為玉帛

     干戈指古兵器或打仗,玉帛指玉器和紡織品,是指會盟和好送的禮物,指沖突解決雙方和好,比喻變戰爭為和平。



  32.珠圓玉潤

     像珍珠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溫潤,形容歌聲或文字既委婉曲折,又自然流暢,即所謂「珠圓玉潤,四面玲瓏」。出自周濟《司辯》。



  33.珠聯璧合

     將美玉珍珠有機的組合。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凝集在一起。出自《漢書‧律歷志上》。



  34.珠圍翠繞

     被珍珠和翡翠圍繞著,可形容貴婦人妝飾華麗或形容貴人隨侍美女很多,或人才濟濟。出自《元曲選‧鄭德輝<倩女離瑰>》。



  35.珠玉在側

     比容貌德才都超過自己的身邊人,比較下深感慚愧,即「珠玉在側,自慚形穢」。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36.玉石俱焚

     玉和石頭一塊被破壞,比喻好的壞的同歸於盡。出白《尚書‧胤征》。



  37.白玉微瑕

     比喻再好的人或事物都有些小缺點。出自《陶淵明集序》。



  38.白璧無瑕

     比喻人和事物十全十美,毫無缺點。出自《景德傳燈錄‧延眼禪師》。



  39.瓊樓玉宇

     形容月中宮殿華麗精美(美玉做樓神仙的住所)。出自晉‧王嘉《拾遺記》



  40.瑕瑜互見

     比喻人有優點也有缺點。出自《閒情偶寄‧詞曲部》。



  41.瑕不掩瑜

     形容缺點掩蓋不了優點。出自《禮記‧聘義》。





  二、玉的文化蘊涵 



  1.玉是權勢的象徵真玉稀缺難得,古時被認為是神物,因此,玉寶曾經是天命王權最高利益的神靈牌位,是舊禮教綱常的標簽索引,玉作為中國儒釋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積著歷代統治階級的追求和祈望。此點在成語中有突出的表現:「金口玉言」代表至高無十的帝王君主,每句話都是人民的「真理」;「金科玉律」指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法律法規也是神聖不町更改的。龍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達天帝下繞宮廷,古代神樂的「金振玉聲」等成語已將我國古代的王權、神權烘托的無以附加,秦代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誰得到它,誰才是真命天子。 



  2.玉也是財富的象徵盤庚把貝和玉連稱,凡古代玉璧皆價值連城,為了占有,不惜發動戰爭,「完璧歸趙」是發生在戰國後期的故事.趙惠王得到楚國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給趙王,說願意以十五城邑來交換。趙王無奈派藺相如出使秦國,秦昭王收璧後不再談換城之事。藺相如略施巧計使和氏璧重歸於趙國,從此典故廣為流傳,可見當時美玉價值連城,絕非誇張。此外,「堆金積玉」、「金玉滿堂」、「錦衣玉食」等成語也都說明玉的財富象徵意義。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象徵人的美包括形體,才智和道德等方面。「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妝玉琢」等是對人體美的表述;「璞玉渾金」、「冰清玉潔」、「被褐懷玉」、「一片冰心在玉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等為人的品德高笢尚的表述;「懷瑾握瑜」、「金友玉昆」、「金玉滿堂」等是對人才華出眾的表述;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是喻虛偽表裡不一的人的成語。 



  4.玉還是和平的象徵 我國遠古黃帝之時,以玉為兵,開創了世界史上獨一無二的玉器時代。這個時代用玉琢製成生產工具、兵器、祭器、禮器、佩器等已成為社會物質文明的主體。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歷史卻留下了,為防止「玉石俱焚」,採用「化干戈為玉帛」的外交政策.防止戰爭,維護和平等成語。為維護領土主權,祖國統一,還流傳「金甌無缺」等成語。 



  5.玉和玉器既是物質財富也是精神財富,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能動地意識定向人文物物化的結果與玉相關成語也有物質和精神財富兩方面的表述。還有的成語是人和物雙關的表述。 





  三、相關成語的構成機理和形成的文化背景 



  1.石崇拜機理

    石頭是天地間的自然物。人是隨著對石頭的認識和利用而產生的。據報道,在埃塞俄比亞東北部阿法地區發現的一批石器,距今約250萬年,是迄今所發現的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木棍和石器等簡單工具的使用後,猿進化成人。據我國境內考古確認在170萬以前,元謀人就有了使用火的證據。到50萬一60萬年以前的北京人時代,不僅有了使用火的證據,也發現了打製石器的遺存。古代天然火種來自雷電,更重要的採用擊石獲得,火的發現,使人類從「生食」到「熟食」,是人類從自然跨人人文化境界的重要標誌。人類對石頭的利用,除石器取火之外,還有石洞的利用。人和石的關系除了利用還有對石頭的認識中演化出來信仰的一方面。石頭堅硬而耐久不變,滄海桑田,天荒地老,變化無常,而石頭都巍然屹立,人類認為石頭是有靈的,從而產生了敬畏的心理,產生了石頭崇拜和有關石頭的神話傳說。



  早晨,太陽最先照到山崗上的石頭而留下移動的影子,於是石頭成為人們太陽崇拜的對像。古代先人祈盼人壽年豐,石頭象徵不朽不老永生,春天拜石祭谷,拜石求子,至今有的少數民族還有拜石求子習俗。南北各地都有「石敢當」保平安的習俗。玉為石頭之美者也,玉文化包含對石崇拜的繼承和發展。 



  2.玉的天命觀

    古代先人認為玉乃「上天之石」,所以從原始社會開始,就以玉製成人們崇拜的圖騰和祭大地眾神的禮器.如「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山海經》稱玉乃神靈的食品,《玉海》、《尚書大傳》、《大戴札記》等占籍稱,黃帝堯舜禹時代西王母(神話人物)乘自鹿來朝獻玉器,因此,玉成了人與神溝通的「橋梁」,從而形成玉的天命觀,秦始皇得到「通靈」的和氏璧,而成「授命於天」的中國第一位皇帝。 



   3.玉德說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將君子之德與玉之特性相比較提出「君子比德如玉」,使得佩玉之風盛興,以致「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思理白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敷以遠聞,智之方也:不繞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將「仁」、「義」、「智」、「勇」、「潔」,的五種德行,都蘊涵在玉的特性中,這是由玉的十一德和九德說發展而成。 



  4.金玉和珠玉說

    金為我國發現較少的貴金屬,玉乃石之美者。金玉泛指物質財富,但其社會蘊涵極其豐富,成了凌駕於社會之上的神奇的精神力量;不僅與金玉相關的成語將王權神權表現德淋漓盡致.連黃色也成了中國的帝王之色。 

珠玉說:《墨子》稱:「和氏之璧,諸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寶也」,說明自古中國文化上就有將珍珠和寶玉結合起來說明「珠玉」是財富的象徵。後來隨著翡翠(硬玉)的發現利用,珠翠結合的歷史成語也愈來愈多。 



  5.玉的宗教地位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有機整體的一部分,無論是世界性的還是地區性、民族性的宗教,無論是原始宗教還是神學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離不開玉石的。因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故神殿中玉石較少,在聖城麥加神殿中,供奉的作為本教至高無上的神的化身是一塊黑色隕石,基督教用碧玉、藍寶石紫品等十二種寶玉石作聖城十二塊基石,佛教規定黃金、白銀、青玉、珊瑚;琥珀、珍珠、玻璃為佛教七寶。道教的法器上有珍珠、水晶、青玉、白玉、玻璃多種玉石。用來裝飾宗教聖地、極樂世界、神殿廟宇佛像製作法器,佛塔寺院。在泰國曼谷佛寺和塔上有寶玉20多種。在我國青海塔爾寺所見之寶玉石近30多種。宗教的需求促進了寶玉石的發展豐富著玉文化的內容,也為相關成語典故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條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